文/廖智賢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專任助理
許多人在退休後選擇投入音樂的懷抱,就此展開全新的人生階段,而臺灣退休族群更掀起一股學習薩克斯風的熱潮;其中有一群退而不休、志同道合的成員,組成天韻志工薩克斯風樂團(以下簡稱天韻),以樂聲療癒弱勢與民眾。這個樂團的核心,正是創辦人李自中,他帶著創作能量、爽朗笑聲,以及開懷的胸襟、服務熱忱,在退休後以薩克斯風學老,並吹響自己的第三人生。
臺灣的高齡化已日益明顯,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最大的嬰兒潮出現在1958到1966年之間,出生的人口數高達378萬人,若以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來推算,2023年的臺灣已迎來歷史上最大的退休潮(預估10年內將達300多萬人)。如何讓第三人生充滿色彩與活力,已然是個人和社會熱議的話題。
退休報名音樂課 基隆河堤獨樂樂
臺北市國道一號下的基隆河河堤,因為空曠又可避雨,經常可見一群揹著樂器箱的長輩「群聚」,箱子裡面裝的是薩克斯風,大家從四面八方到此辛勤練習,而這也是李自中的生活日常。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甫退休的他剛將公司交棒給兒子經營;「交給兒子那一天,我就跑到Yamaha山葉音樂教室報名薩克斯風課程,太太也開我玩笑說,不要退休後都待在家裡,她一直看到我就會覺得很煩。」李自中笑談剛退休後的決定。回首兒時的他從臺中清水負笈臺北工專,再埋首職場與創業數十年,直到小孩離巢各自成家立業,加上現代社會風氣開放,才讓這些嬰兒潮世代的長輩更懂得「愛自己」。
眾多樂器中,薩克斯風為何能成為高齡族群的首選?首先,它的音色富有絕佳魅力,而且這項最具個性的管樂器能夠適應各種風格的音樂,像是爵士、古典,甚至野性的搖滾、率性的龐克、靈巧的電子音樂,都可以產生出千變萬化的效果;而且音域寬廣、曲目多元,深受大眾的喜愛。除此之外,李自中也分享說,薩克斯風相較於其他樂器易於上手,往往練習三個月就能吹奏出美妙的旋律並公開演出,相對學鋼琴10年可能都無法上臺表演,更增強了大家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后里牌」薩克斯風
臺灣是舉世聞名的薩克斯風生產國,而全臺薩克斯風的生產重鎮,即在臺中市后里區,所以愛好者在樂器的取得上極為便捷,平價或高階都有,這也是成就學習薩克斯風門檻降低與風潮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學時期,在基隆河河堤練習吹奏的李自中還是獨樂樂的階段,談到組成「天韻」的契機與因緣,他心懷感恩地說「一切都是老天爺的成全」。當時的李自中學習薩克斯風已半年多,得知該領域有個很厲害的業餘演奏家林凡人,他形容說:「無論你在Youtube怎麼用關鍵字搜尋薩克斯風,都會看到他的影片,他的頻道幾乎是一天更新一部,然後我也會去現場欣賞他的演出,真的很精采。」久而久之,兩個人透過音樂交流而熟識。有次林凡人原本敲定的演出不克出席,一通電話就找到了李自中代班,「我馬上答應,因為這是難得的機會,於是趕快跟對方窗口聯繫,天韻就是當下靈光乍現命名的;電話掛上,太太就在旁邊念我說,現在整團才你一個人,還敢答應人家!」李自中娓娓道來草創期的趣事。
鑽研原民文化 創作樂界傳唱
李自中不只擅於吹奏薩克斯風,還專精譜曲寫詞,加上自身喜愛原住民的文化,所以創作下了很多苦功,就是為了把族群的特色與用語都融入其中。如今,已完成多首膾炙人口的原民歌曲在樂界傳唱,像是〈部落情歌〉,他邀請知名音樂人胡笙編曲,被臺視連續劇《加油喜事》選為片頭曲;另外一首〈快樂原住民〉則是民視《臺灣傳奇》的片頭曲。
*掃描收聽〈部落情歌〉https://bit.ly/3VoUkkV
*掃描收聽〈快樂原住民〉 https://bit.ly/3z5cpwO
天韻成立聚好漢 音樂表演不嫌老
決定到基隆河河堤招兵買馬的李自中,就在現場大力宣傳近期要去桃園一家啟智教養院公益演奏,意外地引起大家關注與支持,並且成功邀請到7〜8位同好共襄盛舉;自此,天韻也就在2015年3月14日順勢成立,並成功完成第一場公演。難能可貴的是,本來以為任務結束,這群臨時組成的團體就此原地解散,沒想到彼此的內心受到共鳴,曲終人不散,因為對於年長者來說,團員互相帶來很大的學習動力;李自中也分享自已愛上這個團體的原因,一個人學習很容易就因挫折而沮喪放棄,出來和團員一起互動,更是一周動力的泉源。
帶給大家快樂自己也快樂,彷彿就是天意賜予李自中退休的最佳安排。眾樂樂之後,更是開啟他意想不到的退休人生,從做生意時經常進出辦公大樓,現在則是頻繁往來「醫院」「火車站」「安養院」之間!
天韻逐步展開各地的公益演出、街頭表演,所有團員有模有樣,玩得不亦樂乎。李自中笑著說:「完全是天意啊!不是我有雄心壯志,而是感謝天意,彷彿連結著我們團名天韻,而快樂是我們的宗旨,我們的訴求不是得名,而是大家一起陪伴,慢慢變老。」如今,天韻有16名團員,退休前的職業包含士、農、工、商,可以說是社會的典型縮影,每個團員更是都考取了街頭藝人證照,固定於南港忠孝醫院及內湖三軍總醫院義演,也會不定期到養老院、教養院、漸凍人協會等地關懷弱勢;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致的共同目標,藉著薩克斯風的獨特旋律,來傳達愛心回饋社會,希望將溫暖,傳遞到臺灣每一個角落。
回首天韻初期也曾經有過差錯,李自中也侃侃而談。剛開始去安養中心表演,他們就選了〈阿母的手〉〈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類比較傷感的曲目演奏,現場大家聽了很有感觸,但是離開園區不到5分鐘就接到院方來電,李自中補充說著,「院長說以後不能吹奏悲戚的歌曲,因為有人可能母親好幾年沒來看他,所以我們的感動是10分鐘,但是他的悲傷會是2天或者更久;透過演出我們也慢慢知道,在這些場合吹奏歡樂的歌曲比較妥當。」這些反思也讓人感受到,李自中的第三人生不只是滿足自己的想望,更是要讓服務的對象樂在其中、讓團員彼此支持獲得能量。
現任天韻團長有話要說
蕭德霖為天韻本屆團長,也是在Youtube欣賞林凡人的影片後欲精進技術,輾轉認識李自中而加入。他分享說自己還是團員時就有發現到,李自中對大家都是讚美與鼓勵,即使你去抱怨,李自中也不會附和,而是很尊重每一位團員的想法,把大家融合在一起,讓關係融洽。他認為這也是天韻的價值與精神所在,所以這團體才能夠維持10年之久。
做出口碑展創意 車站巡演開先河
除了練習精進技術與安排義演活動,李自中擔任團長期間更是不停思考如何呈現天韻的亮點,畢竟到處都有薩克斯風樂團演奏,但如何讓同一件事做出口碑、與眾不同,他便思考要把表演的場所移到「火車站」。李自中解釋說這個空間具備了兩個優勢,第一個是火車站永遠不缺聽眾,而這些人潮又可以區分成兩種,一類是屬於歸人,另一類則是過路客,他們都需要音樂的療癒去放鬆心情。「看見大家聽到音樂時的笑容,就是最滿足的事了,我們會持續演奏,走遍各地,將快樂伴隨著薩克斯風樂曲,送進每一個人的心裡,對我們來講,用才藝貢獻社會,也是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他肯定地說。
「如今在火車站很常看見其它的薩克斯風樂團演奏了,但是天韻還是很了不起的,因為我們曾經在臺北車站表演過,這是我挑戰很久才成功的!」李自中補充說。儘管天韻初期達成了全臺的多個重要車站巡迴演出,美中不足的就是獨缺臺北車站,於是他不斷發函與去電站方提出申請,但是受限於場地與規模限制,屢屢被婉拒;鍥而不捨的李自中想盡多方管道與辦法,最後總算得到美好的結果,他略帶玩笑話的形容:
「可能站長被我的誠意感動了,2019年鐵路局舉行慶祝臺灣鐵路132周年大會,他就發公文邀請我們去演出,我們是被邀請去表演的,所以就正式登上臺北車站這個值得紀念的舞臺。」
天韻與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結緣
李自中有固定游泳的習慣,因而在運動中心結識了復健科名師簡文仁。2023年秋天,簡文仁知道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舉辦「老大人音樂節」,於是向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推薦李自中與天韻,也順利促成這次跨界合作,並在該年10月27日於校園演出,用悠揚的薩克斯風為輪椅族長輩帶來美好的青銀同樂時光。
國門國外躍舞臺 申請補助自己來
完成臺北車站演出夢想的李自中,已經年將70歲,從企業主退休的他沒有因為身分的轉換或光環的消失而失去人生重心,而是重新擬定更有意義的計畫,在興趣中享受學習、由公益服務得到動力、從推廣天韻中找到活力。接下來他馬不停蹄,再把目標放到臺灣國門——桃園國際機場,當計畫再次落實,他又帶領著團員在端午佳節遠赴海外,來到越南平陽省臺灣商會的宴席演出;回想起那些值得紀念的里程碑,李自中連曲目都記憶猶新,他特別選了容易催淚的歌,像是〈黃昏的故鄉〉〈想厝的人〉與〈媽媽我也真勇健〉等多首歌曲,獻給辛苦在越南打拚的臺商,並得到絕佳的迴響。
「未來更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與天韻一起到澳門或中國演出,甚至去到更輝煌、更神聖的殿堂展演!」李自中的一字一句,都讓人感受到他的活力與精神!
每場看似輕鬆順利的登場演出,其實背後都有著李自中努力不懈的身影;像是桃園國際機場表演申請,規定需要兩個公家單位的推薦信,原先的他是公司老闆、負責合約上蓋印章下決策就好,這回要化身行銷與公關放下身段,請託車站站長與醫院院長撰文給予好評。從越南出國演奏後才知道僑委會有提供補助,六月去申請時,結果是「二月補助申請就截止了,要我隔年再來!」李自中說起當時的失敗經驗,但臉上仍是帶著笑容,可以清楚感受到他為了讓更多人聽到薩克斯風的美妙樂音,儘管不斷遭遇挫折,也未曾抱怨或放棄,更沒有因為自身年紀而有藉口或退縮。
勇敢築夢不嫌晚 下半人生創不凡
美國有位羅絲老奶奶,在87歲時毅然決然報名社區的短期大學,她在一次受邀演講時,引用了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的一句話:
「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而是因為停止玩樂才會變老!(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