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Usr Ntpu

記簡春安教授談「文化養老與優雅老化」


文/廖智賢 文字工作者

簡春安教授先是以自身與教會的淵源談起,並透過聖經中的內容申述,許多年輕時充滿智慧的人,例如以撒、雅各、大衛與所羅門,在老年時也分別有心思糊塗,身體虛弱及家庭失和等憾事發生,更因此做出許多愚拙的行為,以古喻今,呼籲大家認真面對老化過程;更以鄰國日本為鏡,指出文化養老、優雅老化的觀點,再加上自己在面對老化的體認,鼓勵長輩追求老年人生的價值。


前車之鑑 不斷老去的日本

 
簡春安指出日本是養老經驗最豐富的國家,2018年9月,日本70歲以上的人口有2,618萬,佔人口總數的20%,65歲以上有3,557萬,佔總人口28%,媒體也報導2025年的日本,將有43萬老人成為「看護難民」,無法進入養老院安享晚年,也得不到家人的照顧,導致「孤獨死」的悲劇將不斷發生;根據NHK報導,日本一年大約有 3萬2千人會孤獨死去,甚至一個多月後才被發現,發現的時候屍體早已腐爛,惡臭撲鼻,令人不勝唏噓。
 
此外,日本用於照顧退休人員的的退休金制度也出現困境,日本的退休金制度提倡「世代間的互助」,也就是先以年輕人繳交的養老金來供養老人,等自己老了,下一代的人口再來供養自己;然而,生育率急速降低,年輕人的比例不斷減少,老人數量不斷增加,導致退休金的負擔不斷加重,所以簡春安認為這個制度是否可以持續,頗令人擔憂。
 
簡春安接著引用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所著《下流老人》的內容,日本近年來因為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的種種問題,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而且未來只增不減,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導致「1億人的老後崩壞」,成為生活水準極為低落的「下流老人」。


超高齡社會 台灣如何面對

 
「日本的路也可能是台灣的路。」簡春安指出,在1993年,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而在2018年超過14%轉為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將於2025年高齡人口超過20%,正式達到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日本比台灣提早高齡化,所產生的「下流老人」及「孤獨死」等社會現象,台灣社會皆應該提早對症下藥、加以預防。針對目前政府的政策,他也詳盡說明台灣目前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國際上獲得不錯的評價,也獲得社會的普遍支持,不過,我們的「長期照護體系」並沒有受到同樣的重視,這些都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
 
檢視台灣老人福利政策的內涵,包括「老人年金成為長者重要的經濟福利支柱」「推動健康老化成為長者獲得健康生活的工具」「逐步建置全方位照顧福利服務及長期照顧體系」「建置友善環境,促進長者在地老化」,以及「推動社會參與促進長者活力老化」,政策看來面面俱到;但簡春安強調,目前台灣能夠照顧的長照病人,其實不到真正需求的四分之一,依照現今規劃,即使長照2.0的第二個10年結束之後,也可能只照顧到一半的長照需求者!
 
再綜觀台灣的老人福利項目與內容,簡春安也深入介紹可分成扶養、療養、休養與服務機構等發展類型,並轉型為「安養」與「長期照顧」兩類;在照顧方式上則分為機構式、居家式、及社區式照顧等三類別;生活照顧服務的內容,有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營養餐食、輔具租借、無障礙環境改善、家庭托顧、交通接送、失智症照顧服務、老人保護、獨居老人關懷照顧、老人諮詢以及老人社會參與等項目。而針對社會參與的面向,他更以今日的演講為例,「華人的文化養老很重要,像我們這樣的場合就很重要!」

文化養老 正是華人的優勢

 
相對於物質贍養,文化養老是後起的積極養老理念,簡春安提出「文化養老」更是華人的優勢。「安老」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存在源遠流長,安老文化就是個人敬老、家庭養老、社會崇老、朝廷尊老,敬、養、崇、尊,可謂是傳統老年政策的縮寫;在傳統的文化認知上,老人不會因為退休而失去家庭社會地位,反而會受到尊敬,誠如古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較短,如果家族中有長壽的長輩,便能享有天倫之樂,是件令人稱羨的事。
 
於此,簡春安強調要善用文化的力量,再現活躍老化、尊嚴老化和幸福老化,幫助老年群體樹立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是一種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養老方式;他也進一步去分析,文化養老的主要內容分別為對人生價值的追求、老年教育及老年文化活動,這些付出的成本並不高,但對於精神上的力量卻很有幫助,並從國內外經驗爬梳四個主要內涵和做法。

文化養老 可以如何作為


以文娛活動實現老有所樂

文化養老需要動員孝道和仁愛的文化精神,整合慈善和公益的文化資源,實現敬老和樂齡的文化理想,例如社區應該創造以快樂為中心的樂齡文化,專業的養老社區可以利用公共活動空間,提供老年交友、發展個人嗜好,以共度金色時光。
 

以老年大學實現老有所學

社區養老可以通過文化的力量,達到「精神養老」「安心養老」和「快樂養老」的目標。通過「老愛老」「老暖老」和「老助老」的老年互動,以及讓老年人彼此共享經驗、知識和快樂的共好機制。時下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老年教育「供不應求」,但台灣要實踐與推動文化養老,普及性與持續性都有待加強。
 

以社會參與實現「老有所為」

幫助老人擺脫精神上的孤獨苦悶,和空巢時的孤單無助,讓健康的老人替非健康的老人服務,這是台灣應對老齡化多重挑戰的重要措施;促使「老助老」可以產生雙重效應,對服務者來說是「積極養老」,對被服務者來說是「安全養老」,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成就了「快樂養老」的極佳文化途徑。
 

以文化價值實現老有所用

老人可以通過立言、立德、立功實現三不朽,大家都可以做大器晚成的「文化老人」。老年知識份子著書立說,攀登生命高峰者大有人在,老年人更可以成為社區向善的榜樣。
 

優雅老化 需要經營與學習

擁有文化養老的基礎,簡春安再以一句英文「The gift of years growing older gracefully(老得好優雅)」來勉勵大家。他補充提到在很多的知名影星中,尤其喜歡《羅馬假期》的女主角奧黛麗赫本,因為她不只魅力十足、演出精采,年老時更有諸多體悟而留下多句名言,特別值得走過漫長歲月的老年人所牢記:「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要有誘人的雙唇,請說善意的言語。)」「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美麗的秀髮,是當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越與撫弄它,而妳不會因此生氣。)」
 
這也是簡春安在演講中不斷強調的──如何老得優雅、活得開心,是可以提早準備的。誠如美國作家Joan Chittister《老得好優雅》書中所提,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禮物;而提早學老,不只能讓自己越老越美麗,更能優雅睿智變老。他更以日本作家津端夫婦共著的《積存時間的生活》來回應,「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能優雅老化的人,有紀律的做他們喜愛的事,細心的處理生活中的種種事物。」
 

運用WIFFAR 追求優雅老化

 
簡春安以日本優雅老化的典範曾野綾子、三浦朱門所著《熟年的才情》提出的六項要點,與高齡長輩共勉,從「要求自己」做起,並以六個單字開頭組成的「WIFFAR」方便記憶與執行。
 

Work工作

人應工作死方休,雖然富裕也不僱用人,家事自己動手做;在沖繩島長壽村的住民,一生工作,沒有65歲退休的概念。簡春安說:「雖然法律規定我們要退休,但是自己還是可以想辦法調整,不要被限制住,例如歐洲設有志工人力銀行,你過去服務奉獻的時間,未來用照顧還給你。」
 

Independent 獨立

生活作息儘量獨立,老年人盡可能不要習慣依賴別人,成為「幫我族」;更不要倚老賣老,自己還是要執行該做、又能做的事。
 

Flexible靈活

試著「恰如其分」享受生活,不要愚頑不化、固執不悟,也不必「打腫臉充子」,接受現實,坦然面對自己與別人,保持通達有彈性。簡春安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去年養成晚上走路的習慣,但是有天遇到下雨,返家時因為鞋底磨平,所以就滑了一跤,但心中瞬間知道這一摔下去肯定很危險,所以趕快用手支撐,幸好沒大礙。他說:「我現在走路運動就隨身帶著拐杖,過去每天一萬步,現在改成六千步左右,因為我只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特定目標執行。」
 

Faith信仰

老人若有宗教信仰,生活較容易適應,心理的疾病也較容易治療;心靈的寄託可減輕生活不順所帶來的埋怨,而能透過宗教體系獲得團體的支持,增加社交場合與機會。
 

Alone獨處

老人的孤獨是必然的,但是無須有負面的感觸,也不必自艾自憐,反而可以藉著獨處,享受生命中的寧靜,享受心靈自白的大好機會。「我很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因為我喜歡聆聽歌劇,幾首就可以連續享受幾十天,聽得滾瓜爛熟,感受生命就是這樣很純淨,我知道我們可以避免孤獨,但難免必須面對孤獨時,就換個心境去享受。」簡春安說。
 

Realistic 面對現實

老化、孤獨、疾病與死亡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學習開朗而不愁煩的面對現實,並從中尋找樂趣或安慰;活著時要將身後事安排妥當,盡可能不要給別人造成麻煩與困擾。

 

年終之時 微笑以對

 
演講的尾聲,簡春安提到自己身後事的規劃進度,他表示已經把未來的追思禮拜要唱的詩歌準備好了,甚至自傳也擬寫得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他要求孩子在墓碑上刻幾個字:「那是引用聖經詩篇的一段,『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帶我』,沒想到兒子跟我說字太多了!」他哈哈大笑著說。
 
這個寬懷與豁達的心態就來自適應生命的歷程,緩緩成就優雅老化的能量。簡春安在演講的尾聲總結說,優雅老化就是用一種溫暖對待別人,用一種溫暖對待自己,用一種溫暖對待老天爺;那怕我們過得不順遂,對以前的種種失敗接納,對以前曾被欺負的放下,年終之時,微笑以對。
 
 
編按:簡春安教授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及凱斯威斯大學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博士,畢業後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長榮大學校長等職位,更是作育英才無數。現年76歲的簡春安教授,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辛法春老師的邀請,於2024年5月9日在臺北大學與70位社區長輩分享,鼓勵大家努力學習面對老化,朝向「優雅老化」、成為「文化老人」。


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