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Usr Ntpu

學得安心自在 不知老之將至


文/曾季隆 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

學老,是一件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事;即使有一天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的心和靈必將持續的關照著這個世界,那「學老」對我而言,便是形影不離了。
 
說起來,今年75歲的我,自從認識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曾敏傑教授之後,才進入「學老」的大門,迄今還未登堂入室!常想先師孔老夫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實在回味無窮!
 


抱著第二人生的觀念,在75歲學老

 
對於「學老」,究竟要學什麼?以我來說,最迫切要學的是,安心自在!在春秋時期,孔老夫子描述的生涯規畫如下:「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時候的人能活到70多歲,已經是怎樣過日子都行了,可是如今處於AI時代的我們,託天之幸,可以活到「不知老之將至」!
 
但問題在於活到七老八十,如果天天這邊痛、那邊也痛,有什麼樂趣可言?
 
以我的情況來講,「吾十有五而發願辦報(那時候是台北市成功高中一年級),三十仍未立,四十也在迷惑中,五十還不知此生能不能辦出報紙,六十終於創刊了,七十卻又開始規畫,並抱著第二人生的觀念,在75歲學老。」
 
至於第二人生的發願則更偉大了,我將利用餘生15年(也就是90歲的時候,選個日子歸天去也)奠定「台灣與大陸永世和平」的第一塊墊腳石。
 
上述的生涯規畫,以今日觀之,學老必須先學得「安心自在」的功夫不可,否則整天看到世事如此之亂,不是憂心忡忡嗎?日子還能過得稱心如意嗎?那第二人生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以書會友、以友為書,進而樂以忘憂

 

幸好,我過去的60年完全沒有虛度,從26歲之後便勤練「以書會友」及「以友為書」的不二功夫,讓自己活在「樂以忘憂」的日子。
 
現在拜科技發達之賜,辦成「無紙報」,正可以廣結善緣,更希望影響同胞一起「發憤忘食」,讓每個人有錢固然快樂,沒有錢也同樣快樂;身體好固然快樂,身體有病也同樣快樂;有伴固然快樂,失去終身伴侶同樣和莊子一樣鼓盆而歌;受到社會肯定(有掌聲)固然快樂,默默無聞也同樣快樂。
 

鼓盆而歌 超然達觀

莊子的妻子過世,他失去了相依為命的伴侶,親人亦悲慼,然惠子前往弔唁,見莊子敲擊瓦盆而歌之,表現出他對生死的超然達觀。
 
總之,只要學老學得「安心」,區區我可以保證銀青兩棲的您,必然活得「自在」!歸結起來,學老如何學得安心自在?我以野人獻曝的心態,敬提下列三法:一為「知己知彼」;二為「與人無爭」;三為「守心如一」。
 
各位想和我結為書友的「老」朋友(這個「老」字有多重意義,既是老子的老,也是年逾70的老,又是老資格的老,只要您沾得上邊,都歡迎透過《學老誌》總編輯曾敏傑和我連結),請大家抱著「銀青共享」的心態,而非「青銀共創」的心態,那麼經由修練「安心自在三法」,您必然學老有成!
 
我雖75歲入學,但還沒有1年的工夫,已從《學老誌》受益多矣!再次感謝曾教授!


25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