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素鳯 臺北大學USR橘子讀書會成員
山嵐雲霧,松杉呢喃,幽絕靜謐,五彩晨光照耀下,天使的眼淚——嘉明湖幻化出迷人的風采,悠然神往的我,依在她的懷抱裏,想起即將重返校園學習,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重返校園
能再回到學校學習是我夢寐以求的未竟之志,一來彌補爸爸的遺憾,二來我可以繼續追夢,也想給子孫留下一個榜樣「活到老學到老」。更重要的是拓展人生的樂趣,暮年之際的我對於學習不僅追求新知識,更是在人生中尋找新的興趣與充實自己,為生活注入活力,透過學習與人互動交流、拓展人際社交,讓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充實與滿足。
「學習是精神的良藥」,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在學習中保持活力,遠離退休後生活的空虛感;時代改變與科技日新月異,想藉由學習更好的與時代潮流接軌,擁有更廣泛的視野,更希望的是透過學習讓自己更有自信心,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因而改變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在這一年多來的校園之旅,不管是在心靈中、知識上,我都收穫滿滿,心中充滿感恩,感謝好多好多的人給予我這個機緣,感謝上帝對我的恩寵、幸運之神對我的眷顧。
學習中的困難與趣事
記得離開校園已好久了,再次回到學校學習,難免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經過歲月的轉變,學習環境及教學方法都已有很大的改變,就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慶幸自己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同學鼓勵我,讓我很快的適應環境,上課對我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現在的教學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在我那個時代較偏向於填鴨式教育,現在是著重於團體合作式的報告,不過這對於我來說不是最困難的,讓我覺得困難的是身在數位化的時代,所以要面臨電腦數位技術使用的挑戰,影響我對e化支援的利用,相對在學習上也變得較慢,與一些年輕同學相比,我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來吸收新的知識及製作報告,但我願意接受挑戰,在學習中促使我更加努力,自己獲得成就感也是一股動力,推波我往前走。
如果問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碰到哪些趣事呢,常常在分組討論中碰到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討論(喔喔!是這樣嗎?不會吧!怎麼可能?),這也產生了有趣的衝突與碰撞,是一種獨特的學習體驗。認知見解的不同,並沒有引起彼此之間的歧見,反而是激起更多的火花,縮小世代間的鴻溝,漸而建立了跨世代的同學友誼。
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與挑戰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學習新的知識是一種挑戰,也有其困難之處,如在理論上的學習,理解認知上速度就較慢,常常會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而產生疑慮,我碰到這樣的情況時,通常會找老師問,同時也會找同學討論,老師會仔細的說明幫我排除疑問,同學都樂於分享、相互扶持;寫報告在蒐集資料時,常常讓我大開眼界,因此在看待時事,視野完全不同。記得在大一時,社會學作田野紀錄報告時要訪問街友,原本我對街友存有一種偏見,總覺得他們多半是反社會份子、不友善的,實際走訪後讓我的看法完全改觀,了解其實各個社會領域影像裡都有其脈絡。
上課中的點點滴滴,我學到許多我過去從來沒有接觸的知識,可強迫鍛鍊自己的腦力,雖然有時會有一些累,但總感覺非常充實快樂,因為這些都不是在和朋友閒聊時能得到的知識。在大學裡學習的這一年多裡,雖然有困難、有挑戰,但我告訴自己只要有熱忱,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掌握基本的技術能力,皆有助於在學習中資訊的獲取,也提高學習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尋求幫助,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共學,及靈活安排學習時間,不要因為艱辛而放棄,在動與靜中取得平衡,用自信心,感恩的心,反思的心,戰勝一切困難與挑戰。
與師生同學的互動關係
在我眼中的教授都身經百戰,在原則中帶著溫和熱忱,認真用心傾囊相授教導我們 ,面對我這個老學生,給予許多的關懷照顧,時時關心我的學習是否有困難,從各位老師專長裡也學習了許多的專業知識,讓我備感窩心與感恩敬佩。
進修部同學年紀從20歲至50歲為多,60幾歲很少,較難找到有共鳴的話題,但並不影響我們的相處學習。同學都稱呼我「姊姊」,說不要把我叫老了,他們都好可愛,像我孫子一樣;電腦不會的地方會教我,我們互動很溫馨,在彼此交流學習中,我可以從他們身上感染到青春的氣息,也體驗到年輕一代的創新思維。大家共同創造價值,就像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辛法春老師在校園所推動的「青銀共學」一般。
重返校園的準備
深感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佔全國總人口數20%以上。面對龐大的高齡人口,及長時間的退休高齡生活,如何「成功老化」成了政府各部會及社會各界關注的議題,高齡者終身學習因應而生。身為高齡者的你,若想重回校園學習,雖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我的建議如下:
明確要目標:確定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與要獲得的技能,以及未來可能從事的方向,目標確立有助於提高學習動力和效果。
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選擇自己喜愛的興趣來修課,就是快樂的學習。
尋求支持系統: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家人的支持,多與同學互動討論,有了支持的力量,將有助於應對學業的挑戰與困難。
培訓新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涉及使用新技術,有了新技能,便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關注身體健康:學習不僅關乎自律,也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
積極面對挑戰: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提升新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一來可充實老年生活,進而也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透過學習來延緩老化失能
透過重新回到校園學習,不僅提供了心靈情感上的支持,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建立了我的自信心與價值感,讓心靈保持活躍狀態;學習也讓我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覺得自身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也許有機會重新找到新的目標,更想讓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務上,能對有需求的人有所幫助,也能把專業技能傳授下去,鼓勵更多的高齡者參與學習,互相鼓勵互相學習,促進老年人能成功健康老化。
此外,也期盼透過青銀共學,和年輕世代有更多連結互動的機會,讓高齡者對世代關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於生活中不再認為老年無用的感受,讓高齡者身心獲得舒適健康。更重要的,也可以讓年輕世代在與老年人相處過程中,吸收年長者人生豐富的經驗與智慧,而達到共創價值、跨世代共融的效果。
高齡化社會的浪潮衝擊下,失智人口越來越多,退休是人生最後重要的一座橋,我們不要追求長命百歲,而是要活得好,不期望養兒防老,而是要自立自強照顧好自己,規劃安排開創自己老後的人生。自從重返校園之後,也得到許多有關於社會都在為我們老後做準備的資訊,社會各界也共同啟動「青銀共創、共融、共學」,來締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曾敏傑教授所帶領的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有這麼多人一起耕耘高齡領域,我們更應該好好透過學習來延緩老化失能,並藉由青銀共學共好,讓自己老得幸福又健康,朋友們一起「動」起來吧!
作者黄素鳯現年66歲,原開店經營餐飲業,退休後再考入國立臺北大學進修部社會工作系就讀中;能再回到學校上課,她表示每天都好開心,課餘也積極參加歷史系辛法春老師的橘子讀書會,與一群中高齡的夥伴一起認真學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