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Usr Ntpu

老化的自我統整與生命回顧

已更新:9月20日


文/林儷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一、前言


醫療的進步與社會變遷使得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換言之,人生中銀髮生活的時間與佔比,要遠遠超過童稚、青少年甚至青壯年期,所以生命中的自我調適與自我學習,就是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課題。端看鏡中的自己青絲轉白髮,健步轉蹣跚,精神上的自己,必須面對生理上的變化帶來的不適與限制;特別是記憶上的退化甚至失智,易讓晚年的自我,漸漸淡忘往日的自己與家人朋友,如同一人待在家徒四壁,只見四堵白牆,但卻忘記窗外的風景依然,景物依舊。 
 

二、自我肯定老化的正面意義


年長老化之後,行動力下降最為明顯,即使是散步或搭公車外出,都會感受到無力與挫折,與親友、子女的關係、或是從職場退休後社交活動的頻率顯著下降,都是一波波如浪潮般襲來的身心挑戰。此時最重要的是調和內在與外在的心理持續,內在面的心理持續包括維持內在心理結構的安定,譬如從過去發展累積而來的信念、價值觀和習慣等,而外在的心理持續,則是在生活場域中與外界保持穩定的互動等。中高齡者除了運用安定的內在心理持續,以面對外在的改變或變化;同時也可以從熟悉的環境中、或是與熟識的人們互動回饋中獲得支持,來強化內在的心理自我認同。

筆者在安養機構擔任志工時,曾遇到一位剛喪夫的阿姨,兒女都在國外,自己住在老公寓;離開了生活40年的房子搬到一個陌生住所,身心都面臨很大的改變。因此她經常花30分鐘搭公車,回到以前生活社區裡面的教會,見見熟悉的朋友,重複熟悉的儀式,感受習慣的節奏與聲音,也幫助自己做內在的穩定。

老年是收穫的季節,而不是遺忘與流逝的時刻。夕陽西下但風景要美好,也就是說,年長者要樂於分享過去,把過去的生活經驗分享給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也更確認要用甚麼樣的身分與認知繼續往下走。在人生的下半場回顧過去,對於各階段所發生的事件無論好壞,都更能夠領悟跟釋懷。
 

三、老化的三大自我統整


能夠順利自我統合的人,才會相信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而面對老化,有三個方式可以幫助自己透過自我統合,來轉化挫折與克服環境。

1、克服與轉化挫折感

年老最大的影響來自退休。原本在職場上有很多的社交,退休之後如何建立新的關係並發現自己的價值,可以說是十分重要。尤其不要因為退休而喪失個人存在的意義,就像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所闡述的,年長者要跳脫框架,重視自己的經驗所帶來的價值。新北市新店有一家很特別的咖啡店,雇用了許多退休者當咖啡師,其中不乏退休的公司總經理或高階主管,目的是希望他們能藉由咖啡師的角色,對來店裡消費的年輕人可以聊聊天,可以做一些人生經驗的傳承,也幫助這些退休的職場菁英維持自我的價值。

2、超越身體的關注

很多身邊的長輩,年輕時經歷困苦,年長後身體不好,寧願三天兩頭跑醫院,卻不去任何地方。我們會鼓勵年長者不要只關注身體的變化,多出去走走,擁有正常的活動跟人際關係,即使偶爾病痛也沒關係,尤其現在電動輔具也非常發達。 
 

3、從自我的關注到自我的超越

老人家都很疼愛子女,所以子女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但呼籲年長者要把關注轉向自己。兒女是兒女的人生,年長者應該思考如何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與最好的價值,因此還要能超越對死亡的在意,不要過度的去管何時可能會離開,而是反過來去思考當下幸福的追求-我今天還可以做甚麼,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過。 

四、透過生命回顧來面對老化

面對失智長者,很難純粹只用語言引導來喚回記憶,必須透過有意義連結的圖片、音樂、甚至運用AI,去尋找共同的生命經歷;從涓滴細流到浩瀚大海,從枝微末節到深刻體悟,如同在記憶漸漸模糊之前,搭上前往生命上游的回憶之舟。例如回憶嬰兒期到幼童期,當中的嬰兒搖籃、嬰兒推車、大人的紅眠床,都是懵懂時期的印象;大一點後有了搖搖馬、尪仔標、陀螺、彈珠、日月球、踢毽子等玩具,甚至還會記得穿著美援時期的麵粉袋做成的褲子,愉快的在巷弄間奔跑。筆者年少時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媽媽的縫紉車,深夜裡轉動的踏板,時而輕快地轉動,時而發出響亮又連綿不輟的車縫聲,這是一輩子最難忘的家庭音樂。

引導年長者憶及少年學校生活的點滴,從粉筆、板擦,到清潔教室的拖把、抹布,還有一個個小蘿蔔頭頂著平頭與西瓜皮,從老舊照片中可以看到自己當年的模樣。而青春期的賀爾蒙,在比較保守的教育體制下,難免迸發出激情的衝撞,也留下鮮明的記憶;從課堂上的專注轉為對異性的好奇,傳紙條或相偕騎腳踏車回家,這些都可以在侯孝賢或是楊德昌的老電影裡面,找到類似熟悉的場景。

跟著大人去看野臺戲也是許多長者年幼時的共同回憶,吃糖葫蘆、麥芽糖餅乾、彈珠汽水、香腸攤上鮮香濃郁的烤肉味,還有大人們圍著小販打香腸的吆喝聲,更串聯起這些鮮明的記憶圖片。民國44年的薛平貴與王寶釧電影曾造成全臺轟動,但是年輕人熟悉的歌詞「身騎白馬過三關」,卻是歌手徐佳瑩的「身騎白馬」了。

青年時期經歷人生大事~結婚,當年西裝畢挺的新郎,與頭披白紗頭罩的嬌羞新娘,在家族老小的陪伴下,或是在老房子前,或是三代同堂的客廳,家族成員正襟危坐,等待攝影師留下永恆的瞬間,則是另一種深邃而富有歷史感的美。

在幫助失智長者進行回憶治療時,最重要的就是讓長輩們「說」,千萬不要反駁與打斷,就算回憶的片刻有些失焦或落差,重要的是長者們透過回憶的過程,來提升當下的認知,從而喚醒深層的記憶與情緒,進而去體認這些記憶對自己的影響,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評值。


五、其他不同形式的生命回顧


除了照片及物件之外,也可以透過音樂、園藝與藝術活動,來幫助長者進行生命回顧。筆者以音樂幫助長者回顧生命經驗時,通常會播放出海海人生、愛拚才會贏這兩首歌,唱完之後與長輩討論歌詞,唱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然後筆者就請長輩為自己打分,現場的氣氛經常熱烈到欲罷不能,一首接一首。以音樂做生命回顧是筆者發展回顧活動中,最方便、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只要點開YouTube就可以做,而每一首歌通常代表了我們一段時期的記憶,甚至生命的故事。 
  


另外,各種生命回顧中最難的就是園藝生命回顧。我們陪年長者進行植栽時,利用植物生長的隱喻,帶出生命的不同歷程與價值。比如說種子在土地中等待發芽,就是代表了生命剛孕育出來;根莖變粗就是成長期,四季各有不同的重要性,也代表生命中不同的循環;最後難免形體消滅,卻是落葉歸根,化作春泥更護花,從隱喻中去帶出思考。


另外還有一種藝術生命回顧。有一個團體叫做薪傳藝術,幫助長輩跟家人一起創作一本所謂的生命故事書;也有團體推出生命繪本,透過藝術的手法去協助長輩回憶過去,有點像是用藝術去寫回憶錄。很多長輩走了之後,這一本藝術回憶錄卻留下來,成為家屬懷念長輩的一個方式,還有傳承的意味。

六、總結


筆者曾經針對回顧治療做過長期的追蹤,透過以上影像與非影像的方式,協助長者完成生命回顧,當下長輩們的討論是非常熱烈的,是一種生命經驗的啟發與互動,也可以提高長輩們的認知,達到記憶的重溫與情緒上的安慰。但是在一系列活動結束之後,長者也很容易因為回憶過去,引發年輕不再的失落與惆悵,甚至對於過往生活經歷的種種挫折落入悲傷情緒。但只要能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其自我意義、生活滿意度、和自我統整感,也能夠提高。因此筆者以為,治療活動必須要是「有意義的聊天」。一系列的生命經驗回溯、園藝治療或藝術治療,重點是要讓長輩願意分享,在他們說話的同時也間接提升了認知;經過這些對話、認知刺激與長期發酵,便能達到肯定自我生命價值的長期目標,也幫助長者達到自我統整,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 





21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