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 Ntpu2023年10月26日讀畢需時 7 分鐘我的學老之路-與中華文化的再連結已更新:9月20日#01期文/石賡 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一、台灣根七十多年前,我隨著嬰兒潮世代來到這個世界,很幸運地出生在台灣,雖然那時台灣的生活條件很拮据,經濟也落後,但它卻是一個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福山寶地。當時生在其中,卻不覺得有多麼珍貴。25歲時,我完成了在台灣的大學教育和義務,工作了一年多後,就隨著當時的「留學狂潮」負笈美國,為了擴展視野和讀取更高的學位是真,為了趕時髦也是真。當時離台赴美的決定是兩難的、徬徨的。除了費用外,申請的過程是繁複的、瑣碎的;種種的考試是要煎熬的、折騰的;明知留學生是得打工的、拼命讀書一定要拿到學位的,但我終究還是踏出了這一步,而後果,我得用歲月去承受。台北松山機場的送別(那時桃園國際機場尚在興建),惆悵難捨。父母的叮嚀,朋友的祝福,還有小情人的眼淚。當飛機滑離松山機場的跑道時,我從窗口不忍地再回顧了一下台北,然後整個人就淹沒在隆隆的引擎聲中…,「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不知何時再能重返故里?二、美國夢異國的寒窗,冰天雪地。斗室孤燈下,有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實驗,寫不完的報告,考不完的試;還有,打不完的零工。熬夜、掙扎、忙碌、茫然,整個世界一片灰白,睡眠成了最昂貴的奢侈。那當兒,沒有網際網路,沒有 email,沒有手機,打個越洋電話回台灣,還要經過當地的電信局轉接,所費不貲。寫信,要說什麼呢?報平安還是報告實情?讓父母擔心?還是讓朋友同情?於是,孤獨,拔地而起;寂寞,四野湧來。在壓力使人難以喘息的歲月中,我忘了落葉的惆悵,也不復記憶花開的煩惱。「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當時的心境,何能覓閑愁?帶在身邊的一本唐詩,也不曾有時間和興致翻閲過。後來,我沒有衣錦還鄉,只因沒攻得博士學位;我滯留異鄉,因為我選擇了行腳天涯。碩士畢業後,我進入了職場,來到美國加州高科技雲集的矽谷。這裡公司林立、機會多、人才多、創意多,但淘汰也快,工作壓力超大,唯獨薪資特高。「重賞之下,匍伏去前進;辛苦得來,不怕鬼敲門」。為了生活、為了出人頭地,我卯足全力孜孜不倦努力打拼,甚至犧牲睡眠和不怕「爆肝」,為的是一家溫飽和早日能實現財務自主,然後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看我自己想看的書。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似乎達到了。人說要不是為了生活,哪能成就這一生的藝業! 當然,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有樂趣和成就感的。三、退休難無奈「三春白雪歸青冢」,正在我幹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倏忽之間,我已年屆退休,該讓位了,該世代交替了,該提攜後進了。我不是還幹勁十足嗎?不是還精力充沛嗎? 不是還有些項目正在進行嗎?怎麼一下就該「榮退」了?我還不服老呢!一轉眼就舞台沒了、燈光滅了、觀眾走了、掌聲不聞了、手機也不響了。怎麼昨日還風風光光、忙忙碌碌、熱熱鬧鬧,今天已變得一片清冷?我的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一時之間無法適應,整日無所事事、沒精打采,變的晚睡晚起、庸懒不堪,覺得自己開始沈淪、墮落。離開職場為何不捨?我在追名逐利嗎?我有權力慾望嗎?我需要成就感來自我肯定嗎?都沒有啊!那天黃昏,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凝視著天邊的一抹斜陽,「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我突然驚覺,我不是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想看的書嗎?現在不必工作了,有了大把的時間,太好了!我得好好規劃一下,迎接我生命的第二春,燃燒我生命的餘熱。我最想看的書,都與中華文化有關,包括文學與歷史諸多方面的。 我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記憶,是來自小學、初中、高中的國文課和歷史課,加上大一的《大學文選》和《中國通史》。當我打開這塵封已久的《文化記憶》時,覺得特別親切,踏實,和深深的歸屬感。 由於手邊幾乎沒有這類的書,於是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時節我飛來了台灣。在桃園機場入境時,我近鄉情怯,既興奮又有點感傷,「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驀然回首是四十年的歲月。在台北的「誠品」和「金石堂」佇立良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有生之年能閱讀多少?了解多少?消化多少?又能與他人分享多少和傳播多少?所以我必須有所選擇。幾經思量,我決定馳騁在中華文化的詩、詞、曲、賦、小説、經典古文、歷史等原野上恣意遨翔。於是我帶著滿滿一行李的「文化」,興奮地回到美國加州。既然已經退休了,那麼讀書的方式和以前就不一樣了:沒有壓力,沒有時間的緊迫性,不必囫圇吞棗強記硬背,不必應付考試,也不必寫報告,更不像以前為工作而去看生硬的專文。現在可以用悠閒的心情,欣賞的角度,加上情感的投入,細細咀嚼,慢慢品味,走進作者的世界,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他人生的軌跡和跌宕起伏,寫該篇詩文時的心情思緒和周遭環境,甚且可以藉憑詩文和作者虛擬聊天、對話。清晨一杯咖啡,午後一壼香茗,或傍晚一觴醇酒,一卷在手,神遊物外,悠哉游哉,陶然自得。呵呵!做皇帝也未必如此快活。拜網路之賜,當遇到不熟悉的字句或不了解的生詞時,很快就可以上網查到,省時省事。但由於現代資訊量的爆發與質的不易規範,在查詢時還是要做審慎的選擇和判斷,以免被誤導。一首詩或詞的銓釋通常會不只一種,宜根據作者當時寫作時的情形做適當的揣摩,以免扭曲了作者的原意。當讀到特別喜歡的一首詩或一闕詞或一段小曲時,我會把它默記在心,甚而背誦,成為心中「美的庫存」。讀古文亦然,遇到喜歡的金句或宏論或美文時,我會記錄在筆記本中,失眠時或搭捷運時閒來翻閱,真個賞心悅目、怡情養性。失眠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站站停的捷運也很快就到站了。四、詩詞美一篇美好的詩詞和文章會令讀者引起共鳴,甚而聯想翩翩與詩人對話。劉禹錫詩句「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美則美矣!但詩人並未做任何解釋。「飲興」、「詩情」是作者當時的情感?「明月」、「晚霞」是那時眼前的景緻?於是給了後世的讀者無限想像空間。明月,指的是一輪清光?還是寓意著美?寓意著情懷?寓意著嚮往?是昔日不悔的承諾?是月夜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而晚霞呢?又意指為何?是感傷炫麗的即將隕滅?是殘霞照似融?是翩翩逐晚風?還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對夕陽黃昏的不捨?來!禹錫前賢,我們再度舉觴,為往昔乾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下雪了,寒冷的冬夜,突然收到老友這樣的訊息,您去不去?太暖心了!樂天兄邀我喝的不只是酒,是交情。我知道您那篇傳頌千古的《長恨歌》,寫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對不?而《琵琶行》呢?江州司馬青衫濕,您含淚落筆,牽動了千百年來多少讀者的噓唏與嘆息。「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是的,太白兄,醉後他鄉即故鄉。您的故鄉那麼遙遠,那麼荒涼,路遙歸夢難成,估計是回不去了,罷了,「此心安處是吾鄉」。五、諸葛情文史本一家,或說文史不分家。記得高中時曾讀過諸葛武侯的《出師表》一文,而且是要全文背誦的。當時讀此文並沒有特別的印象。近日翻閱《古文觀止》看到此文重新細讀一遍,不禁感慨萬分。諸葛先生的高風亮節、淡泊明志,和宏美崇高的人格,早已成為士人的風範。為了報答三顧之恩與託孤之重,他肝腦塗地鞠躬盡瘁,何曾有一句怨懟?一個不可收拾的殘局,配上一個難以扶持的後主阿斗,他盡心竭力夙夜憂勤,真箇光照千古呀!而他氣度優雅、仙風道骨、沉潛冷靜、神機妙算,羽扇綸巾,表現在孤身入吳舌戰群儒,孫劉聯軍草船借箭,七星壇借風,智算華容道,巧佈八陣圖,七擒孟獲德服蠻夷,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嚴謹的杜甫,下筆時對諸葛武候的恭謹、推崇與遺恨,極不尋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此傳世名句,豈是隨興書成?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真個是驚天地泣鬼神。這篇震撼山河的《出師表》,萬馬陣前老臣淚,千秋萬世之後,誰能不臨表淚泣?他二十六歲出山輔佐劉玄德,寫此表時已四十六,二十年來苦心孤詣夙夜匪懈,如今先主已亡,當年的猛將也折損殆盡,幼主又孱弱無能,秋風中他率孤軍北伐中原,真個是秋風蕭瑟呀!他的操守令人緬懷,他的機智令人神往,他永遠不會退出人們的記憶。六、學老趣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希望各位退休或即將退休的朋友們,一起發掘您的興趣,繼續學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學習可以充實生活,提高個人品味,開拓視野,兼防老人失智。願我們一起「學老」,共勉之。✦點擊下載《學老誌第01期》完整版
#01期文/石賡 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一、台灣根七十多年前,我隨著嬰兒潮世代來到這個世界,很幸運地出生在台灣,雖然那時台灣的生活條件很拮据,經濟也落後,但它卻是一個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福山寶地。當時生在其中,卻不覺得有多麼珍貴。25歲時,我完成了在台灣的大學教育和義務,工作了一年多後,就隨著當時的「留學狂潮」負笈美國,為了擴展視野和讀取更高的學位是真,為了趕時髦也是真。當時離台赴美的決定是兩難的、徬徨的。除了費用外,申請的過程是繁複的、瑣碎的;種種的考試是要煎熬的、折騰的;明知留學生是得打工的、拼命讀書一定要拿到學位的,但我終究還是踏出了這一步,而後果,我得用歲月去承受。台北松山機場的送別(那時桃園國際機場尚在興建),惆悵難捨。父母的叮嚀,朋友的祝福,還有小情人的眼淚。當飛機滑離松山機場的跑道時,我從窗口不忍地再回顧了一下台北,然後整個人就淹沒在隆隆的引擎聲中…,「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不知何時再能重返故里?二、美國夢異國的寒窗,冰天雪地。斗室孤燈下,有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實驗,寫不完的報告,考不完的試;還有,打不完的零工。熬夜、掙扎、忙碌、茫然,整個世界一片灰白,睡眠成了最昂貴的奢侈。那當兒,沒有網際網路,沒有 email,沒有手機,打個越洋電話回台灣,還要經過當地的電信局轉接,所費不貲。寫信,要說什麼呢?報平安還是報告實情?讓父母擔心?還是讓朋友同情?於是,孤獨,拔地而起;寂寞,四野湧來。在壓力使人難以喘息的歲月中,我忘了落葉的惆悵,也不復記憶花開的煩惱。「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當時的心境,何能覓閑愁?帶在身邊的一本唐詩,也不曾有時間和興致翻閲過。後來,我沒有衣錦還鄉,只因沒攻得博士學位;我滯留異鄉,因為我選擇了行腳天涯。碩士畢業後,我進入了職場,來到美國加州高科技雲集的矽谷。這裡公司林立、機會多、人才多、創意多,但淘汰也快,工作壓力超大,唯獨薪資特高。「重賞之下,匍伏去前進;辛苦得來,不怕鬼敲門」。為了生活、為了出人頭地,我卯足全力孜孜不倦努力打拼,甚至犧牲睡眠和不怕「爆肝」,為的是一家溫飽和早日能實現財務自主,然後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看我自己想看的書。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似乎達到了。人說要不是為了生活,哪能成就這一生的藝業! 當然,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有樂趣和成就感的。三、退休難無奈「三春白雪歸青冢」,正在我幹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倏忽之間,我已年屆退休,該讓位了,該世代交替了,該提攜後進了。我不是還幹勁十足嗎?不是還精力充沛嗎? 不是還有些項目正在進行嗎?怎麼一下就該「榮退」了?我還不服老呢!一轉眼就舞台沒了、燈光滅了、觀眾走了、掌聲不聞了、手機也不響了。怎麼昨日還風風光光、忙忙碌碌、熱熱鬧鬧,今天已變得一片清冷?我的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一時之間無法適應,整日無所事事、沒精打采,變的晚睡晚起、庸懒不堪,覺得自己開始沈淪、墮落。離開職場為何不捨?我在追名逐利嗎?我有權力慾望嗎?我需要成就感來自我肯定嗎?都沒有啊!那天黃昏,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凝視著天邊的一抹斜陽,「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我突然驚覺,我不是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想看的書嗎?現在不必工作了,有了大把的時間,太好了!我得好好規劃一下,迎接我生命的第二春,燃燒我生命的餘熱。我最想看的書,都與中華文化有關,包括文學與歷史諸多方面的。 我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記憶,是來自小學、初中、高中的國文課和歷史課,加上大一的《大學文選》和《中國通史》。當我打開這塵封已久的《文化記憶》時,覺得特別親切,踏實,和深深的歸屬感。 由於手邊幾乎沒有這類的書,於是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時節我飛來了台灣。在桃園機場入境時,我近鄉情怯,既興奮又有點感傷,「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驀然回首是四十年的歲月。在台北的「誠品」和「金石堂」佇立良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有生之年能閱讀多少?了解多少?消化多少?又能與他人分享多少和傳播多少?所以我必須有所選擇。幾經思量,我決定馳騁在中華文化的詩、詞、曲、賦、小説、經典古文、歷史等原野上恣意遨翔。於是我帶著滿滿一行李的「文化」,興奮地回到美國加州。既然已經退休了,那麼讀書的方式和以前就不一樣了:沒有壓力,沒有時間的緊迫性,不必囫圇吞棗強記硬背,不必應付考試,也不必寫報告,更不像以前為工作而去看生硬的專文。現在可以用悠閒的心情,欣賞的角度,加上情感的投入,細細咀嚼,慢慢品味,走進作者的世界,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他人生的軌跡和跌宕起伏,寫該篇詩文時的心情思緒和周遭環境,甚且可以藉憑詩文和作者虛擬聊天、對話。清晨一杯咖啡,午後一壼香茗,或傍晚一觴醇酒,一卷在手,神遊物外,悠哉游哉,陶然自得。呵呵!做皇帝也未必如此快活。拜網路之賜,當遇到不熟悉的字句或不了解的生詞時,很快就可以上網查到,省時省事。但由於現代資訊量的爆發與質的不易規範,在查詢時還是要做審慎的選擇和判斷,以免被誤導。一首詩或詞的銓釋通常會不只一種,宜根據作者當時寫作時的情形做適當的揣摩,以免扭曲了作者的原意。當讀到特別喜歡的一首詩或一闕詞或一段小曲時,我會把它默記在心,甚而背誦,成為心中「美的庫存」。讀古文亦然,遇到喜歡的金句或宏論或美文時,我會記錄在筆記本中,失眠時或搭捷運時閒來翻閱,真個賞心悅目、怡情養性。失眠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站站停的捷運也很快就到站了。四、詩詞美一篇美好的詩詞和文章會令讀者引起共鳴,甚而聯想翩翩與詩人對話。劉禹錫詩句「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美則美矣!但詩人並未做任何解釋。「飲興」、「詩情」是作者當時的情感?「明月」、「晚霞」是那時眼前的景緻?於是給了後世的讀者無限想像空間。明月,指的是一輪清光?還是寓意著美?寓意著情懷?寓意著嚮往?是昔日不悔的承諾?是月夜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而晚霞呢?又意指為何?是感傷炫麗的即將隕滅?是殘霞照似融?是翩翩逐晚風?還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對夕陽黃昏的不捨?來!禹錫前賢,我們再度舉觴,為往昔乾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下雪了,寒冷的冬夜,突然收到老友這樣的訊息,您去不去?太暖心了!樂天兄邀我喝的不只是酒,是交情。我知道您那篇傳頌千古的《長恨歌》,寫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對不?而《琵琶行》呢?江州司馬青衫濕,您含淚落筆,牽動了千百年來多少讀者的噓唏與嘆息。「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是的,太白兄,醉後他鄉即故鄉。您的故鄉那麼遙遠,那麼荒涼,路遙歸夢難成,估計是回不去了,罷了,「此心安處是吾鄉」。五、諸葛情文史本一家,或說文史不分家。記得高中時曾讀過諸葛武侯的《出師表》一文,而且是要全文背誦的。當時讀此文並沒有特別的印象。近日翻閱《古文觀止》看到此文重新細讀一遍,不禁感慨萬分。諸葛先生的高風亮節、淡泊明志,和宏美崇高的人格,早已成為士人的風範。為了報答三顧之恩與託孤之重,他肝腦塗地鞠躬盡瘁,何曾有一句怨懟?一個不可收拾的殘局,配上一個難以扶持的後主阿斗,他盡心竭力夙夜憂勤,真箇光照千古呀!而他氣度優雅、仙風道骨、沉潛冷靜、神機妙算,羽扇綸巾,表現在孤身入吳舌戰群儒,孫劉聯軍草船借箭,七星壇借風,智算華容道,巧佈八陣圖,七擒孟獲德服蠻夷,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嚴謹的杜甫,下筆時對諸葛武候的恭謹、推崇與遺恨,極不尋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此傳世名句,豈是隨興書成?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真個是驚天地泣鬼神。這篇震撼山河的《出師表》,萬馬陣前老臣淚,千秋萬世之後,誰能不臨表淚泣?他二十六歲出山輔佐劉玄德,寫此表時已四十六,二十年來苦心孤詣夙夜匪懈,如今先主已亡,當年的猛將也折損殆盡,幼主又孱弱無能,秋風中他率孤軍北伐中原,真個是秋風蕭瑟呀!他的操守令人緬懷,他的機智令人神往,他永遠不會退出人們的記憶。六、學老趣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希望各位退休或即將退休的朋友們,一起發掘您的興趣,繼續學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學習可以充實生活,提高個人品味,開拓視野,兼防老人失智。願我們一起「學老」,共勉之。✦點擊下載《學老誌第01期》完整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