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Usr Ntpu

北大首創輪椅派對—森林音樂會

已更新:9月20日


文/施冰冰 臺北大學USR計畫助理

圖片來源: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愛輪族相遇在臺北大學


社會日趨高齡化下,高齡輪椅族群數量顯著增加,臺北大學校園因為地勢平坦且環境清幽,深得鄰近輪椅族群及家屬的喜愛,不管是清早或是傍晚,常常會看到家屬或外籍看護,推著輪椅族長輩進入校園活動優遊,週末甚至常見外地開車前來的身障與高齡家庭。

北大「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表示,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明顯感受到北大校園內輪椅族群日益增加,而且普遍有無聊(行動不便在家無聊)、無神(部分失智缺乏刺激)、無力(肌肉無力無法走遠)的現象,經調查,坐輪椅的原因多半是高齡肌無力、中風、和失智等原因。考量輪椅族群行動不便,要出門社交也相當困難,多年來一直想要發展方案來協助他們,並且讓臺北大學的在地實踐也可以涵蓋他們的需要。終於在2023年末,搭配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舉辦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之便,首次邀請到八組輪椅族朋友和家人前來欣賞;接著在2023年繼續獲得教育部深耕型USR補助之後,終於可以媒合資源來照護這群特殊的輪椅族長者。

「森林音樂會」這場輪椅派對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透過音樂和派對,鼓勵家人和照顧者積極的把輪椅族帶出來聽音樂、看舞蹈、相聊天。森林音樂會也因「食物森林」而起,「食物森林」緣起於美國西雅圖,目前是位於人文學院後方的一個大型花圃,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與青銀志工們的耕耘之下,結合通識中心「飲食文化」等課程,在食物森林創造青銀世代的互動,也讓音樂會在工作日中與青銀志工同樂。在夏日傍晚的北大,整理園地的學生、輪椅長者、家人與外勞們,用自然的森林與優美的音樂療癒身心。

「京都愛樂社團」傾力演出


社科院USR計畫也與高齡研究中心合作,結合京都愛樂社團及北大管樂社,自2023年5月23日起,開始舉辦連續六週定時定點的「森林音樂會」,在夏日的傍晚,提供輪椅族與居民一個休憩舒壓的空間。第一次演出便吸引了約百位民眾參與,包括了輪椅及家屬共11組,其中多是高齡行動不便的長者,由家屬與外勞協助進場之後,便在京都社區前主委邱水旺先生的主持之下,開場由「京都愛樂」持續不斷場的表演了老歌「外婆的澎湖灣」、「媽媽請妳也保重」、「一支小雨傘」等,現場並由熱情舞團帶領長輩跟家屬、外勞歡欣共舞,呈現難得的和融畫面,令人動容。

「京都愛樂」是北大社區在地的薩克斯風團體,由一群有活力的退休族群組成,團長林漢明表示,樂團從京都社區開始招募及團練,集合愛好音樂的鄰居一起玩音樂,為了鼓勵夫妻退休後培養共同興趣,先生吹薩克斯風,太太跳Zumba,夫唱婦隨增進家庭和樂。主唱林祖成年輕時代曾經是職業歌手,早年與臺灣知名歌星陳淑樺合唱過,目前樂團所有演奏的歌曲,都是經由他重新改編成新曲。為了到北大公益演出,他也改編了可以與民眾合唱的譜,讓樂團可以跟現場民眾同樂,而現場的鼓勵與尖叫聲,就是給樂團最大的打賞。主辦單位看到表演團體開心、輪椅長輩高興、照顧家屬也喘息,也深受鼓舞。這麼好的活動,連鄰近的龍埔國小管樂團家長也來觀摩,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帶小朋友來這裡表演及公益服務。

輪椅者家屬蕭小姐表示,得知北大有辦理「森林音樂會」,並友善接待輪椅長者及家屬,還為長輩準備餐盒,心中非常感激,因為輪椅長輩行動不便,在家裡非常無聊,來到森林音樂會,大家都這麼歡迎他們,不只長輩開心、家屬喘息、連照顧長輩的外勞都一起聞樂起舞,這麼好的活動,一定每場都要來。現場也有一位熱心的郭小姐,得知有此活動,更找了三組輪椅長輩來現場,由於這三組長輩都是由外勞常常推出散步,因此外勞們便呼朋引伴一起參加。

北大管樂團接力「樂」輪友


北大管樂團與USR計畫已有五年的合作關係,在USR的經費贊助下,管樂團一年比一年進步,曾敏傑教授和鄒佳宏指揮老師也鼓勵同學們多參與公益演出,用音樂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在第五次的演出中,並安排北大管樂團前來擔綱。當日為因應輪椅族行動便利,以及考量梅雨季節氣候不穩之故,場地由文院後方梁苑亭改至行政大樓前,面對北大中央校園的綠意盎然,更加別開生面。北大管樂團兩組同學輪流上場演出,再次吸引近七十位輪椅族與照顧者參加,也讓「愛輪族支持團體育成計畫」再邁進一步。

有一位男性長輩即表示很喜歡大學生的演出,因為他的兒孫都不在身邊,能在北大看到學生就像看到孫子一樣,感覺很活潑很有生命力。也有一位家屬表示,因母親患有失智症,高齡無力行走而坐輪椅,在家中刺激不多反應也越來越慢,得知有此音樂會,便帶母親前來參加,意外發現母親可以隨著音樂打拍子,也遇到許多其他照顧者,大家可以交換照顧資源。創新的活動帶來全新的收穫,因為感受到被支持,大家也願意每次都來參加。

北大管樂團副社長林政勳,今年就讀應外系一年級,負責吹奏小號。他表示本次服務輪椅族群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因為輪椅族群平時出門不便,而北大社區大多數的輪椅族群都是年長者,對於他們而言,要走出戶外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森林音樂會舉辦在北大校園,相當於是在長者們的「家門口」,對他們的便利性非常高,對學生們而言也是在熟悉的環境,所以他感到校內表演的安排是蠻不錯的。身為銅管五重奏的一員,他們精心挑選了幾首「經典歌曲」,對長者們都耳熟能詳,甚至能夠喚醒他們某些年輕時候的回憶。

佳醫基金會公益維修輪椅


在最後一場的音樂會中,感謝佳醫健康基金會提供公益服務,為活動現場的長者免費保養輪椅及進行消毒清潔,當日計有17組輪椅長者獲得這項服務,也是6場次音樂會下來輪椅族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連續六週的音樂會下來,也為大學的在地實踐帶來新的進展,因為透過在校園內固定時間的演出,也聚集鄰近更多的輪椅長輩結伴前來,慢慢就在生活中養成走進校園看表演的慣性,因此參與長者的黏著度相當高。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森林音樂會不只邀請輪椅族,也帶出了照顧者家屬以及外籍看護,一個活動有三種人受益,長者看表演、家屬之間交換照顧心得,外籍看護也可以融入社區。而為了友善接待以及體恤大家照顧的辛苦,主辦單位也以餐盒招待參與的輪椅族、家屬與外勞,希望大家感受到臺北大學對社區長者的關心。輪椅長者的家屬甄慧萍也表示,謝謝京都愛樂團與同學帶給輪椅長輩歡樂的時光,也感謝主辦單位照顧我們老人家的心意,有你們真好。

首次的輪椅公益保養及消毒,要特別感謝佳醫健康基金會蘇秀鑾執行長及吳敏真社工主任的支持,她們主動前來參訪社科院USR計畫,知道過去USR計畫的調查中發現,輪椅族對於輪椅保養一事非常的陌生,通常是壞掉了才去維修。透過本次活動說明定期保養消毒的重要,將可以延長輪椅的使用壽命,也幫助照顧者使用更加省力順手。基金會的吳泰儒協理也提醒輪椅長者,在移位時可以使用移位帶,這樣對照顧者來說可以更加省力,並兼顧長者的安全性,此外挑選輪椅也要講究合身,才能避免姿勢錯誤長期傷害自己健康。一位輪椅族照顧者周大姐表示,保養輪椅之後,輪椅便更好推,以及煞車更安全,非常感謝大家的用心。

愛輪族高度滿意的回饋


社工系劉素芬老師,也是社科院USR計畫的共同主持人,為了進一步了解輪椅族在音樂會後情緒與社交的改變,也在6月20、27日兩個場次中,與計畫團隊共同訪談參與的長者,並得到許多有意義的回饋,也評估森林音樂會方案的介入,對於長者是否有達到改善身心狀況的改善。研究結果顯示,在訪談14組輪椅長者和照顧者中,長者共有8位男性和6位女性,年齡分佈從70歲到95歲,平均年齡為85歲;照顧者則全部都是女性,其中外籍看護人員6位,妻子5位,以及女兒3位。在訪談過程中有3位長者無法口語表達,由照顧者代為回答,有3位長者可獨立回答,其餘皆由長者和照顧者共同回答。

整體而言,受訪者對於本項方案表示高度滿意,以0-10分為尺度,平均得分為8.8分。從訪談內容可知,輪椅長者皆非常享受聽音樂的過程,依據其生活背景不同也呈現喜好的多元差異,有人喜歡台語或日本老歌,有人喜歡英語老歌或輕音樂,共通點則是期待以長者年代的經典歌曲為主。聽著過往熟悉的歌曲,近九成的長者聽完音樂會後有療癒的感覺,回家心情明顯變好,甚至長者在家有時候會開始哼歌,也表示很期待繼續參加音樂會。

森林音樂會也帶給長輩和照顧者許多正向的經驗,七成以上的受訪者期待未來音樂會能夠成為每周一次的常態性活動,並表示只要有活動都會來參加。也有幾位長者將心比心,在訪談中透露擔心工作人員舉辦活動太勞累或是經費不足,甚至建議取消餐盒,以利活動的永續性。
在社區空間友善程度方面,大多數受訪者感到滿意,以0-10分為尺度,平均得分為9分,有長者提到當初會選擇搬來這裡,便是看上這裡的環境,顯示北大社區環境友善,能夠吸引退休族群移居此地。但也有一位長者表示校園之外的社區公共空間有些地板磁磚不平,不利輪椅族群通行。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長輩和照顧者會期待大學發揮什麼角色呢? 約五成的受訪者期待大學未來能夠舉辦更多元的活動,例如肌耐力或是失智預防活動等,讓長者有更多社會參與,以及青銀相互交流的機會;也有長輩提到希望校園能夠增設更多無障礙廁所,以及校內餐廳提供適合年長者的餐食;也有位長者認為學生才是大學校園的主體,擔心社區居民太常到校園活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空間。而半數的受訪者則表示無意見。

結語


綜上,由分析結果可知,輪椅長者和照顧者對於「森林音樂會」持高度肯定的意見,也期待音樂會未來能夠成為常態性活動。聆聽記憶中熟悉的音樂對於長者而言不僅是懷舊,也具有心情活化,以及社會參與的功能,同時也讓照顧者有一個短暫的喘息機會。

上述的建議,也讓USR計畫團隊與高齡研究中心更具信心,USR計畫六年來深耕在地,加上2023年新創設的高齡研究中心,也已經決定合作繼續推動輪椅族的服務,讓它從單一活動發展成帶狀方案,最後並朝向成為支持團體。請大家拭目以待,看看大學面對高齡化,還有甚麼前瞻性與創新性的方案,讓大學成為全齡大學,讓青銀互動、共學、共融。


11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