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Usr Ntpu

中高齡者的公共學習資源#02期

文/曾敏傑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




一、前言

「戰後嬰兒潮正在步入高齡化,這對個人、家庭、社區及社會都深具意義,不須等待政府的服務或依賴長照,我們都應該提前為面對老化進行準備,尤其在長壽化之下,這群『壯世代』還有第三生人值得追求」。《學老誌》的發行,旨在倡議學老、推廣學老、與分享學老,希望以臺北大學鄰近長者的學老經驗,激勵全國50歲以上的壯世代認真學習面對老化。在《學老誌》創刊號的專文當中,我們介紹了美國高齡學會對於大學迎向超高齡化的主張,也看到國際上年齡友善大學運動的推展,都是值得國內大學參考的趨勢。
本文則是要介紹國內「學老」主要的公共資源,因為如果壯世代能夠根據自我的學習需要,就身邊可近的公共資源加以運用,自然更能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而且國內提供給壯世代的學習機構也十分多元,雖然背後的法源、主管單位、目的、地點、課程內容、與對象都有所不同,但也因此可以滿足個別化的學習差異,提供個人自由選擇和組合,發展出依據個人需要的學老套餐。茲就壯世代可及的便利性,可以區分為四種層級與類型,包括有社區中的關懷據點、鄉鎮中的樂齡中心、縣市中的長青學苑、以及區域中的各式大學等。

二、社區中的「關懷據點」



根據衛福部網站的統計資料顯示,至112年6月底,全國計有4,828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也是壯世代最容易觸及的學習網絡。關懷據點由衛福部補助開辦設施設備及業務費等相關經費,並由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承辦,對象為65歲以上設籍者,主要功能包括有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餐飲服務與健康促進等。
雖然這些據點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社會福利,而非以學習為主要目的,但因為據點可以吸引長者走出家庭進入人群,同時據點也會辦理DIY、運動、休閒、健康促進、遊戲、演講等多元活動,學習到的知識含量雖然未必很高,但在全國據點穩定運作的情況下,對於長者還是在人際、生活、資訊、健康、心情上會有增進,因此值得就近考慮。尤其隨著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延緩老化、避免失智、健康促進的功能將更受重視,長者也更容易在據點接觸到健康新知、社區資源、與政策資訊,也都是生活中的學習與刺激。(查詢鄰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可參考衛福部社區照顧關懷網,https://ccare.sfaa.gov.tw/home/community-point)

三、鄉鎮中的「樂齡中心」

就壯世代而言,如果主要以學習為目的,同時可及性又最高的學習網絡,應是教育部樂齡學習網散佈在各鄉鎮中的「樂齡學習中心」了。教育部於97年公布「教育部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計畫」,開始與地方縣市教育局合作,於各鄉鎮中小學或民間團體所在設置「樂齡學習中心」,學習對象以55歲以上國民為對象。這項計畫跨越了正規的教育學制,提倡系統性的終身學習,並以「樂齡學習」為名,吸引長者進入在地可及的中心,並且已延展成全國性的學習網絡。依據教育部官網資料顯示,112年全國共有367個「樂齡學習中心」,也是「學老」最重要、最普及的一項公共資源。
樂齡學習中心的課程包括三個主軸,分別為核心課程、自主規劃課程、及貢獻服務課程三類。核心課程著重在老年生活預防,內容涵蓋了生活安全、運動保健、心靈成長、人際關係、與社會參與,都是面對老化最為相關的內容;而自主規劃課程則涵蓋在地資源與產業特色、學員興趣課程、與學習社團課程;貢獻服務課程則包括志工成長課程與服務方案實作兩類。樂齡中心的課程十分廣泛,也鼓勵成立樂齡學習社團,讓學員、學習、社群等功能可以結合,也創造出課堂以外的學習效果。(查詢鄰近的樂齡學習中心,可參見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除了照顧據點與樂齡中心的定點式學習之外,教育部於104年起開始試辦,針對偏鄉及偏遠地區的高齡者,推出「高齡自主學習團體計畫」,透過培訓合格的帶領人進入偏鄉組織自學團體,提供自主及自助的學習機會;每案課程約每週一次並持續3-4個月,提供共計12-16次的學習機會,課程內容多元,如養生保健、生命意義、社會關係、生活新知等多元學習主題。根據教育部官網資料顯示,至111年8年期間,共有17,380名長者參與,其中超過65%都是第一次參與學習的長者,也和定點式與機構式的學習有所差異。

四、縣市中的「長青學苑」

除了衛福部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與教育部的「樂齡學習中心」之外,各縣市的社會局處亦基於老人福利的概念,各自發展「長青學苑」提供長者學習。其中最早是由高雄市政府於1982年成立的長青學苑,陸續臺灣省也在1987年公布《臺灣省設置長青學苑實施要點》,開始促成各縣市廣泛設置長青學苑。
目前各縣市的長青學苑並沒有統整,而是由各縣市自行推動發展,因此存在一些差異性,但招生大致以65歲以上為對象,其餘設置的數量、課程內容、上課期間、費用、人數等則存在落差。以高雄市為例,是由老人福利科委託民間團體承辦「社區型長青學苑」;課程每年分為兩期招生(春季3-6月;秋季9-12月,每期課程16週),課程內容涵蓋多元,如健康促進、老年預防、運動休閒、營養保健、園藝綠化、娛樂唱歌、電腦使用、語言學習、各式舞蹈等。有時各縣市長青學苑也會運用政府所屬空間,將課程集中在一處上課,如同小型的進修學校一般。(查詢相關長青學苑的清單,可參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網站,https://hondaocs.com/%E8%80%81%E4%BA%BA%E5%AD%B8%E7%BF%92%E8%AA%B2%E7%A8%8B%E9%95%B7%E9%9D%92%E5%AD%B8%E8%8B%91/)

 

五、區域中的「各式大學」


1、高齡學習方案

一般大學內部也存在一些彈性的、小規模的高齡學習方案,因為承辦的單位為大學,因此上課與學習的地點也在校園裡面,包括有教育部推動的樂齡大學與高齡USR方案等。樂齡大學為教育部委託大學辦理的短期樂齡學習計畫,先於97年開辦「老人短期寄宿學習」,99年發展成「樂齡大學」,由各校自行申請。每案招生名額每班25名,針對55歲以上中高齡者,以每學期12-18週,每週 6 至 9 節,每學年合計216小時進行規劃,並在大學校園中進行學習。目前全國已有85所樂齡大學,課程內容包括有高齡相關、健康休閒、學校特色、生活新知等為主軸。(查詢鄰近的樂齡大學,可參見教育部樂齡學習網,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University)
另外教育部也自107年起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鼓勵各大學以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為目的,依據各校特色提出相關計畫經審查通過後給予補助,規模並且有種子型、萌芽型、深耕型、與永續型等。目前全國執行中的大學USR計畫有251案,其中與高齡相關之 USR計畫約有46案,這些高齡方案也提供大學附近高齡民眾進入校園參與學習的機會,有些是進入課程當中,或是以方案與活動的方式,和大學生或學生社團產生互動交流,雖然規模較小也不具有常態性,也都是可以多加關注的資源。例如以國立臺北大學為例,也發展出青銀共學、共耕、共唱、共展、共遊、共餐等多元的世代協力方案。

2、社區大學

相較於大學法所規範的一般性大專院校,國內也有因不同法源而成立的教育機構,同時廣泛提供中高齡者進修學習的機會,例如社區大學與空中大學即是其中的代表。依據現行《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第3條指出:「本條例所稱社區大學,指依本條例或終身學習法,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正規教育體制外自行設立或委託辦理…之終身學習機構。」我國第一所社區大學係在87年成立,經過20餘年的發展,如今全國已經有88所社區大學,散佈在各地提供給中高齡者作為終身學習之用。教育部長潘文忠於111年全國社區大學發展會議暨頒獎典禮中,也指出全國社大所開的課程每年已超過2萬門以上,而參與的人次也達到40萬人次,顯示我國的公民,已經透過社區大學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查詢鄰近社區大學名單,可參考教育部全國社區大學教育資訊網,https://cc.moe.edu.tw/school),各校所開授科目也可參考https://cc.moe.edu.tw/course)。

3、空中大學

依據《大學法》與《空中大學設置條例》之規定,國立空中大學於75年創立,相較於高等教育競爭性招生的方式不同,其核心價值著重在進修教育和成人教育,而授課方式也採遠距教學,以電視、廣播、網路為主,同時兼有面授的多元教學設計。國立空中大學雖然以終身學習為理念,但是師資與課程仍有一定的規定和要求,因此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也可以參加國家考試與繼續升學;目前校本部設於新北市蘆洲區,設有6學系,而在全國各地則有14個學習指導中心,方便在地學生就讀。另外高雄市政府為落實終身學習理念,也於86年創設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因入學條件更加彈性,也受到民眾的歡迎,目前約有2萬人次進修中。

六、高教機構因應高齡化的再開放-代結論




儘管目前大學也提供中高齡者就學的途徑,包括推廣教育、夜間進修教育、以及碩士在職專班等,惟面對長壽化與超高齡化的趨勢下,高齡人口中現有約90%的健康與亞健康長者,仍具有追求職訓、證照、學位、與再進修的學習動機,回流高教的需求也將日益殷切。鑑於我國高等教育於86年起開始大量擴張,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已將屆50歲,可預期未來中高齡者的教育程度將隨高齡化而攀升,原有社區中的「關懷據點」、鄉鎮中的「樂齡中心」、與縣市中的「長青學苑」等學習內容,可能漸不符合壯世代的學習需求。如同《學老誌》創刊號專文中,所介紹美國與國際朝向全齡大學及年齡友善大學的發展趨勢,國內大學因應高齡化的到來,也宜有第三人生大學的討論與落實。綜合而言,未來法令、政策、大學定位、課程設計、與師生關係等,都可能因超高齡化而帶來改變,以因應壯世代回流高教機構學習的新趨勢。



34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