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 Ntpu9月20日已讀 7 分鐘《學老誌》福澤利民 功在社會#05期文/丁桐源 前福邦證券公司董事長由於我和曾敏傑教授長期在實踐大學晨運健走,深刻體認到健康對於高齡人生的重要,加上他在臺北大學社科院主持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十分關注高齡議題,也因此讓我這幾年有機會參與,不只和年輕的大學生分享經驗,也有機會和高齡者分享我健康養生的方法,甚至參與了《學老誌》的創刊和推廣。 以我將邁向90歲的高齡,在面對台灣超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能夠與母校共同幫助高齡者面對老化,尤其是透過《學老誌》的實體刊物與數位流通,對於台灣社會將帶來廣泛的閱讀影響,感覺十分具有意義,也印證人人都可持續參與社會,前瞻高齡,追求精彩的第三人生。 健康學老 分享經驗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曾於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28日連續五週,邀請我到三峽校區主講了五場次的「健康學老工作坊」,對象是學校鄰近社區的中高齡長者,這是我第一次參與USR計畫,至今仍令我深記不忘──因為在持續寒冷陰雨的惡劣天氣下,每場次都來了滿滿約150人,不佳的天氣顯然無法澆熄熱情學習的長輩們;還記得當時現場有一位長輩說過:「活了一大把年紀,最需要的就是如何保持健康。」顯見大家對於追求健康老化的重視。在這五次的演講當中,我也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銘:「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美好的人生;而「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無論是食物、水、陽光、運動及睡眠,都是學問」,長者要先有追求健康的自我意識,這項自我的主體性最為重要,也是醫生無法取代我們的關鍵認知;接著要追求健康,最好的方法便是「運動」,誠如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於2012年5月提出「Exercise is Medicine」「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的口號。 然而,最終要養成健康的身體,一定要靠「知識力、意志力、執行力」,這三力缺一不可;知識力讓我們學習健康的方法、意志力讓健康成為生活中持續的習慣,而執行力則讓生活中能落實。也因此,我每日健走不間段長達46年,推算距離,如今已經走了地球將近四圈。 此外,我在生活中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運動、充分睡眠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能在健檢數據上看到自己健康的改善。日本116歲人瑞木村次郎右衛門,也是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人,他的名言即是「不生氣、不介懷、不忘微笑」,健康除了身體之外,更要心理的健康;也難怪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便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 越齡茶話 世代共融 「越齡茶話」是USR計畫推出的世代共融方案,也是我參與USR的第二個項目,透過下午茶與小團體的方式,希望能夠深入的進行世代對話與交流;尤其是學生常徬徨於未來的職場生活,對於職場的能力需求更是一無所知,長者相對的具有多年求學、成長與職場經歷,若能傾囊相授,將可以協助學生找尋未來的方向,並在求學中預作準備。2021年1月9日,我便參與了USR的第一場「越齡茶話」,與北大的5位學生分享,學生則分別來自經濟系、法律系、公行系、中文所與社工所。 當時我曾給予學生六項建議,便是在校期間應該要好好學習「語言」,即便進入職場也不該荒廢,並透過良好的運動與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也再次提醒年輕人要擁有六個「千萬」,來實現美好的人生:「第一、身體千萬要健康、第二、做事千萬要用心、第三、時間千萬要管理、第四、壓力千萬要舒解、第五、工作千萬要愉快、第六、家庭千萬要幸福。」同時我也分享自己對成功的看法,認為成功不應該以金錢衡量,「人生要富足,而不是富有。」 那些追求功成名就,年薪百、千萬元甚至億元者,卻往往沒有顧好健康的身體,有的英年早逝或晚年躺在病床上度過,原因在於「你不在乎健康、健康便不在乎你。」因此能夠把事業、健康做到平衡,才是成功的人生。如果能夠達到五福臨門──「健康、長壽、富貴、好德、善終」,就更是完美的人生了;反而如果用盡生命賺到了財富,卻無法享有人生的黃金歲月,將是人生的重大缺憾。 學老創刊 與有榮焉 為了更永續的推動高齡倡議與服務,曾敏傑透過USR計畫,於2023年2月推動成立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同時為了將在三峽服務高齡的成果推廣至全台,以激勵全國中高齡者認真學習老化、面對老化與因應老化,更於2023年9月創刊發行了《學老誌》,這也是國內第一本公益性與教育性的刊物,著眼在針對全國的中高齡者,陪伴他們健康老化。 《學老誌》在創刊號中並規劃了七項學老主題,包括生活、運動、營養、保障、文史、人物與科技學老等面向,其中有關「學老與運動」的專文,也邀請我撰文一篇〈健康學老的五堂課〉,並在臺北大學的創刊發表會上與各界分享。刊物的創辦獲得許多媒體關注,事後也證實已對於社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學老誌》的內容豐富詳實,易於學老、增進知識力,內容包括有每期專文、人物報導、學老主題、學老筆記、學老方案、學老書庫等;且編輯團隊發揮高度專業,文字、美術編輯、紙質印刷都非常精美。如今刊物已登錄於國際期刊目錄(ISSN),並在國內各圖書館上架方便民眾閱讀,發行四期以來,已有12篇獲聯合報、天下文化與今週刊等主流媒體轉載,顯見其主題的重要與內容的專業。 另外各期《學老誌》也獲得各界贊助加印,包括有新北市社會局、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台灣個人自主健康聯盟、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明緯公益基金會等,即將於2024年9月刊行的第五期,也將再獲得新北市社會局與富邦人壽的助印。《學老誌》深獲社會各界讀者喜好閱讀、記錄和收藏,《學老誌》真可謂福澤利民,功在社會,也再次展現大學的社會責任,為超高齡化社會做出具體貢獻。 竹縣推廣 不老常健 繼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推廣「學老」之後,新竹縣政府社會處陳怡欣處長也十分關切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邀請北大的團隊一起合作,自2024年6月起,開始協辦六場《不老長健》系列講座,分別於竹北、新豐、湖口、關西、北埔、竹東推出,邀請《學老誌》四位作者與臺北大學兩位教授巡迴各鄉鎮,將「學老」的觀念與方法和新竹縣的高齡民眾分享。 新竹縣社會處陳欣怡處長也是臺北大學的傑出系友,會中表示超高齡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說,學老是很重要的課題,她非常感謝臺北大學曾敏傑教授,引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和「社科院USR計畫」,合作推動6場的不老長健系列講座,並且還贈送每場前50位報名的長輩1本《學老誌》,藉以鼓勵大家參加並持續長健學老。在首場講座時,她也代表楊文科縣長頒發獎狀一只,感謝臺北大學的協助;而新竹縣紅十字會人員,也在現場幫助長輩掃描《學老誌》的QR Code,因為透過這個QR,不論時間和地域,新竹縣的長輩都可以閱覽到各期的學老文章,更加方便長輩為自己的人生「學老」。 本人也獲邀參與了新竹縣在6月21日首場的「學老」講座,結合竹北市竹仁社區關懷據點、社團法人新竹縣紅十字會,以高齡健康為主軸專題演講2個鐘頭,和大家分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好好走路 不會老」,並接受電視新聞媒體採訪、報紙報導。當天參與講座人員中,80歲以上老人只有4人、最高齡者為93歲,但仍身體健康硬朗,其餘均屬「中年人」(66歲至79歲),整體看來,平均年齡約70歲。當天大家專注用心聽講、勤作筆記,並提出10個問題,相信本次演講能夠獲得迴響,若能持續讓「不老常健」的知識力和愛心精神傳揚下去,新竹縣必也能大幅減少健保和個人醫療費用。 人人學老 預防失智 我國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根據經濟日報日前報導,估計85歲以上有約50萬人,2039年85歲以上人口將有100萬人。就醫學研究的警訊指出,約1/3的老人將會有失智憂慮;若不幸罹患失智症,平均要遭受病魔折騰9年之久,例如美國雷根總統經歷10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則達12年。常聞不少國內知名董事長在尚未邁入80歲前就失智,失智並不可恥,但卻是20世紀以來最新的流行病,主因醫療科技發達,人類壽命延長2、30年所致;而要預防失智症的良方,則應該「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 1998年美國醫學研究曾指出,健走這類中強度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有毒「β類澱粉蛋白」,讓大腦產生大量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以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便可以預防失智症上身。總之,想要享有健康百歲「不老長健」的人生,其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執行力」,投資時間每天健走,必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 人類的長壽化,為失智帶來極大的傷害,而社會的高齡化,也將產生更多的失智人口,從而影響到更多的家庭,連帶也將帶來極大的社會成本與醫療支出。《學老誌》不僅廣泛觸及老年生活的各個面向,針對「失智症」也有多篇文章介紹;閱讀是活化大腦最好的方法,而醫學也發現人類70歲之後,大腦開始退化,因此大家及早閱讀《學老誌》,透過學習、思辨、與應用,並且人人能知力行,則個人活化大腦、預防失智,也有助於家庭正常生活和社會安樂。✦點擊下載《學老誌第05期》完整版
#05期文/丁桐源 前福邦證券公司董事長由於我和曾敏傑教授長期在實踐大學晨運健走,深刻體認到健康對於高齡人生的重要,加上他在臺北大學社科院主持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十分關注高齡議題,也因此讓我這幾年有機會參與,不只和年輕的大學生分享經驗,也有機會和高齡者分享我健康養生的方法,甚至參與了《學老誌》的創刊和推廣。 以我將邁向90歲的高齡,在面對台灣超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能夠與母校共同幫助高齡者面對老化,尤其是透過《學老誌》的實體刊物與數位流通,對於台灣社會將帶來廣泛的閱讀影響,感覺十分具有意義,也印證人人都可持續參與社會,前瞻高齡,追求精彩的第三人生。 健康學老 分享經驗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曾於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28日連續五週,邀請我到三峽校區主講了五場次的「健康學老工作坊」,對象是學校鄰近社區的中高齡長者,這是我第一次參與USR計畫,至今仍令我深記不忘──因為在持續寒冷陰雨的惡劣天氣下,每場次都來了滿滿約150人,不佳的天氣顯然無法澆熄熱情學習的長輩們;還記得當時現場有一位長輩說過:「活了一大把年紀,最需要的就是如何保持健康。」顯見大家對於追求健康老化的重視。在這五次的演講當中,我也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銘:「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美好的人生;而「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無論是食物、水、陽光、運動及睡眠,都是學問」,長者要先有追求健康的自我意識,這項自我的主體性最為重要,也是醫生無法取代我們的關鍵認知;接著要追求健康,最好的方法便是「運動」,誠如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於2012年5月提出「Exercise is Medicine」「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的口號。 然而,最終要養成健康的身體,一定要靠「知識力、意志力、執行力」,這三力缺一不可;知識力讓我們學習健康的方法、意志力讓健康成為生活中持續的習慣,而執行力則讓生活中能落實。也因此,我每日健走不間段長達46年,推算距離,如今已經走了地球將近四圈。 此外,我在生活中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運動、充分睡眠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能在健檢數據上看到自己健康的改善。日本116歲人瑞木村次郎右衛門,也是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人,他的名言即是「不生氣、不介懷、不忘微笑」,健康除了身體之外,更要心理的健康;也難怪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便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 越齡茶話 世代共融 「越齡茶話」是USR計畫推出的世代共融方案,也是我參與USR的第二個項目,透過下午茶與小團體的方式,希望能夠深入的進行世代對話與交流;尤其是學生常徬徨於未來的職場生活,對於職場的能力需求更是一無所知,長者相對的具有多年求學、成長與職場經歷,若能傾囊相授,將可以協助學生找尋未來的方向,並在求學中預作準備。2021年1月9日,我便參與了USR的第一場「越齡茶話」,與北大的5位學生分享,學生則分別來自經濟系、法律系、公行系、中文所與社工所。 當時我曾給予學生六項建議,便是在校期間應該要好好學習「語言」,即便進入職場也不該荒廢,並透過良好的運動與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也再次提醒年輕人要擁有六個「千萬」,來實現美好的人生:「第一、身體千萬要健康、第二、做事千萬要用心、第三、時間千萬要管理、第四、壓力千萬要舒解、第五、工作千萬要愉快、第六、家庭千萬要幸福。」同時我也分享自己對成功的看法,認為成功不應該以金錢衡量,「人生要富足,而不是富有。」 那些追求功成名就,年薪百、千萬元甚至億元者,卻往往沒有顧好健康的身體,有的英年早逝或晚年躺在病床上度過,原因在於「你不在乎健康、健康便不在乎你。」因此能夠把事業、健康做到平衡,才是成功的人生。如果能夠達到五福臨門──「健康、長壽、富貴、好德、善終」,就更是完美的人生了;反而如果用盡生命賺到了財富,卻無法享有人生的黃金歲月,將是人生的重大缺憾。 學老創刊 與有榮焉 為了更永續的推動高齡倡議與服務,曾敏傑透過USR計畫,於2023年2月推動成立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同時為了將在三峽服務高齡的成果推廣至全台,以激勵全國中高齡者認真學習老化、面對老化與因應老化,更於2023年9月創刊發行了《學老誌》,這也是國內第一本公益性與教育性的刊物,著眼在針對全國的中高齡者,陪伴他們健康老化。 《學老誌》在創刊號中並規劃了七項學老主題,包括生活、運動、營養、保障、文史、人物與科技學老等面向,其中有關「學老與運動」的專文,也邀請我撰文一篇〈健康學老的五堂課〉,並在臺北大學的創刊發表會上與各界分享。刊物的創辦獲得許多媒體關注,事後也證實已對於社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學老誌》的內容豐富詳實,易於學老、增進知識力,內容包括有每期專文、人物報導、學老主題、學老筆記、學老方案、學老書庫等;且編輯團隊發揮高度專業,文字、美術編輯、紙質印刷都非常精美。如今刊物已登錄於國際期刊目錄(ISSN),並在國內各圖書館上架方便民眾閱讀,發行四期以來,已有12篇獲聯合報、天下文化與今週刊等主流媒體轉載,顯見其主題的重要與內容的專業。 另外各期《學老誌》也獲得各界贊助加印,包括有新北市社會局、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台灣個人自主健康聯盟、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明緯公益基金會等,即將於2024年9月刊行的第五期,也將再獲得新北市社會局與富邦人壽的助印。《學老誌》深獲社會各界讀者喜好閱讀、記錄和收藏,《學老誌》真可謂福澤利民,功在社會,也再次展現大學的社會責任,為超高齡化社會做出具體貢獻。 竹縣推廣 不老常健 繼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推廣「學老」之後,新竹縣政府社會處陳怡欣處長也十分關切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邀請北大的團隊一起合作,自2024年6月起,開始協辦六場《不老長健》系列講座,分別於竹北、新豐、湖口、關西、北埔、竹東推出,邀請《學老誌》四位作者與臺北大學兩位教授巡迴各鄉鎮,將「學老」的觀念與方法和新竹縣的高齡民眾分享。 新竹縣社會處陳欣怡處長也是臺北大學的傑出系友,會中表示超高齡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說,學老是很重要的課題,她非常感謝臺北大學曾敏傑教授,引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和「社科院USR計畫」,合作推動6場的不老長健系列講座,並且還贈送每場前50位報名的長輩1本《學老誌》,藉以鼓勵大家參加並持續長健學老。在首場講座時,她也代表楊文科縣長頒發獎狀一只,感謝臺北大學的協助;而新竹縣紅十字會人員,也在現場幫助長輩掃描《學老誌》的QR Code,因為透過這個QR,不論時間和地域,新竹縣的長輩都可以閱覽到各期的學老文章,更加方便長輩為自己的人生「學老」。 本人也獲邀參與了新竹縣在6月21日首場的「學老」講座,結合竹北市竹仁社區關懷據點、社團法人新竹縣紅十字會,以高齡健康為主軸專題演講2個鐘頭,和大家分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好好走路 不會老」,並接受電視新聞媒體採訪、報紙報導。當天參與講座人員中,80歲以上老人只有4人、最高齡者為93歲,但仍身體健康硬朗,其餘均屬「中年人」(66歲至79歲),整體看來,平均年齡約70歲。當天大家專注用心聽講、勤作筆記,並提出10個問題,相信本次演講能夠獲得迴響,若能持續讓「不老常健」的知識力和愛心精神傳揚下去,新竹縣必也能大幅減少健保和個人醫療費用。 人人學老 預防失智 我國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根據經濟日報日前報導,估計85歲以上有約50萬人,2039年85歲以上人口將有100萬人。就醫學研究的警訊指出,約1/3的老人將會有失智憂慮;若不幸罹患失智症,平均要遭受病魔折騰9年之久,例如美國雷根總統經歷10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則達12年。常聞不少國內知名董事長在尚未邁入80歲前就失智,失智並不可恥,但卻是20世紀以來最新的流行病,主因醫療科技發達,人類壽命延長2、30年所致;而要預防失智症的良方,則應該「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 1998年美國醫學研究曾指出,健走這類中強度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有毒「β類澱粉蛋白」,讓大腦產生大量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以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便可以預防失智症上身。總之,想要享有健康百歲「不老長健」的人生,其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執行力」,投資時間每天健走,必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 人類的長壽化,為失智帶來極大的傷害,而社會的高齡化,也將產生更多的失智人口,從而影響到更多的家庭,連帶也將帶來極大的社會成本與醫療支出。《學老誌》不僅廣泛觸及老年生活的各個面向,針對「失智症」也有多篇文章介紹;閱讀是活化大腦最好的方法,而醫學也發現人類70歲之後,大腦開始退化,因此大家及早閱讀《學老誌》,透過學習、思辨、與應用,並且人人能知力行,則個人活化大腦、預防失智,也有助於家庭正常生活和社會安樂。✦點擊下載《學老誌第05期》完整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