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Usr Ntpu

學老誌創刊 青銀共學老

已更新:9月20日


文/施冰冰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助理



一、倡議學老 師生熱情參與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今年推動「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後,在教育部深耕型USR計畫補助下,開始策畫《學老誌》,創刊發表會於112年10月3日在北大辦理完畢,計有約150位在地長者及北大師生參與,見證臺北大學回應臺灣超高齡社會的需求。總編輯曾敏傑教授期望《學老誌》能在大學社會責任中擔任領航,也陪伴全國50歲以上的族群,作為未來成功老化的使用手冊。

   《學老誌》旨在賦權培力個人面對老化,因此將老化困境轉化為學老主題,本期包含生活學老、健康學老、運動學老、保障學老、文史學老、人物學老、科技學老等面向,每期也會採訪一位成功老化的人物。總編輯曾敏傑表示,社科院USR計畫六年來深耕北大特區,了解在地長者的特性與需求,並前瞻國際高齡趨勢,呼籲國內大學也應該效法國外經驗。例如美國高齡學會主張,高等教育要重視高齡化的契機,推動「年齡友善」與「青銀共學」的校園,並且開設高齡相關課程,讓學生有機會修習高齡議題,未來對於個人、職涯或家庭都有助益,同時朝向全齡大學的目標邁進。

二、賢達雲集  響應誌在學老


新北市社會局局長李美珍女士是北大校友,致詞時表示獨居將是未來的趨勢,因為每個人都會老,因此「學老」也是每個人的功課,顧好老身、老伴、老友、老本,並善用銀髮俱樂部資源,讓老年可以更加豐富自在。封面人物施淑梨也越洋分享學老心得,今年90歲卻持續走出自己的人生,文中揭露自己的生命歷程,特別是晚年老老照顧時,克服了先生失智、生病、喪偶的困難,後來因為信仰及讀書會互相照顧,也培養出健走的習慣,讓她現在的生活品質提升不少;最後她也鼓勵銀髮族們要放下,不要依賴人,也不要管別人閒事,多嘗試新事物,一切為自己而活。

現年88歲的丁桐源董事長也分享成功老化的經驗,從金融界退休後,健走成為他健康活力的來源,與計畫團隊在北大特區推廣健走。在本期雜誌中,他撰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從養生的觀念到健走實作,說明健走的好處,舉凡長者最擔心的失智、肌無力、跌倒、憂鬱等,透過健走都可以預防。他也鼓勵大家「健康不是靠藥物,是靠自己。」

在地資深公民、前駐法特任大使呂慶龍表示,國家進步的關鍵在於延長國民壽命,以他數十年外交官經驗,放眼國際,對臺灣在高齡照護及醫療品質上的進步給予肯定,並勉勵全民共同重視老化議題。社企奇林樂活林金源董事長更是表達將支持高齡中心三年,他也道出臺灣壯世代救國團理念,是為追求健康樂活、優雅長壽、善終啟航的第三人生。前聯合報系創意總監吳仁麟也發出驚人之語,直指今日這麼多高齡者聚集在大學殿堂集會,本身就是一次創時代的革命,未來他也將結合「創意、公益、生意」三理念,讓三意變成三億,讓服務高齡也可以成為社會的商機。

三、青銀反思 學老安頓自我



與USR計畫合作經營橘子讀書會的辛法春老師,也在會上分享推動青銀共學的經驗,並多方媒合學生與長者在自然的情境下互動共學。社區許惠美女士分享剛退休時也擔心生活沒有重心,因此加入讀書會,也讓生活改觀;看完學老誌後,期許自己學習施淑梨樂觀、獨立、實踐的精神,誠如辛老師一再耳提面命「走出家門運動、多與人互動擴大生活圈,多閱讀思考,為人為社區服務,努力擺脫失智的風險」。施立勇大哥讀完《學老誌》之後,也推薦王如雁老師的文章,讓他了解「學老」的歷程都是從自我覺察開始,無論外環境或內心的狀態,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重新理解老年的狀態,讓自我調整到最適合自己老年的生活方式。並且建議團隊能多以青銀共學、共融、世代協力方案(如演講、影賞、食物森林等有主題的互動),在自然情境中交流,如此推動年齡友善的觀念,會比學生單向付出的服務型方案,更能降低因年齡區隔化產生的歧視。

中文系同學陳品燁分享,中秋連假時在家讀學老誌,沒想到祖母竟然也拿去看,而且還寫下學習筆記。學老誌讓他了解學老是一輩子的事情,雖然現在還是輕狂的少年,但有一天他也會老,而學老就是一種接納自己的過程,當接受自己變老的時候,也是安頓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另一位中文系蔡文曲同學則表示,因為父親已經是65歲以上的老人,看完學老誌,也讓他知道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原來老化也是可以學習的,而且本書從生活到科技應用,都有很好的引導,特別是健走是對高齡有幫助的運動,也希望跟父母分享。
 

四、創刊學老  媒體迴響熱烈


發表會之後,計畫團隊陸續收到許多長者的讀後感,以及媒體的肯定。聯合報元氣網更轉載丁桐源「健康學老五堂課」、陳牧愛「樂活退休與保險新觀念」,短短兩天即破兩萬點閱量。而關注在地的大豐電視與中嘉新聞也特別專輯與報導,其他陸續報導的媒體即包括有聯合報、中時電子報、工商電子報、自由健康網、Yahoo奇摩新聞、今周刊、PChome新聞、蕃新聞、教育廣播電台、政大之聲等。媒體社群也認同學老誌指出老化過程中「學習」的重要,透過大量報導幫助轉化社會大眾讓對於老化、獨居的恐懼,成為正面學習的力量。

「橘子讀書會」的徐秀娥女士表示,第一次聽到「青銀共學」,覺得這名字既溫柔又絢麗,深深佩服這樣的發想,也深深愛上這樣的情境:「青銀共學」的課堂裡,銀髮長者示現歲月的姿態,年輕孩子展現稚嫩的清純,仿佛朝陽與夕照相輝映,看雖距離遙遠,卻正緩緩的融成一片溫暖。有幸生在高齡世代的我們,正常狀況下,老的時間會更長更久,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要如何欣賞黃昏彩霞?而書中專家的建議平易近人,讓她感到前人指點下,學老之途不孤單。

張雪娥大姊,也很欣賞封面人物施淑梨無論經歷多少艱辛,情緒多低落,最後總能將壓力變成助力,選擇放下,不再去糾結,這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昨日都已經過去了,不管是對是錯,都將隱沒在時間的洪流中,可以把握的正是當下。

熱情的社工所學生王婷儀,將學老誌拿給媽媽看,媽媽回應學老誌寫的真的很好,在長輩圈造成轟動,雜誌已經被借去傳閱了,還想說托買三本。而施淑梨的經驗也讓媽媽很有感觸,也回饋不虞匱乏的家庭可能比較能順利老化,希望雜誌也可以討論報導,經濟條件是否是成功老化的前提?對於其他不同社經條件下的高齡者,可以如何準備面對老化過程中的困難,多樣的老化模式都具有討論的價值和參考意義。

五、呼籲各界 投稿助印學老


《學老誌》創刊是「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運作的起點,創刊之後已獲得各界的肯定與回響,「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更是贊助創刊號二刷2,000本,同時新北市社會局也合作印行第三刷2,000本,希望能夠流通幫助更多人認真學老。未來在超高齡化的速度加劇的情況下,《學老誌》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之下,無論是議題設定、廣徵稿源、籌募經費,都需要社會各界的指導與支持。不論是經費贊助或是投稿,都歡迎您對高齡生活、心靈、健康、世代提出觀察,幫助本刊繼續茁壯成長,也協助個人與家庭因應老化,同時因應超高齡化可能帶來的種種挑戰。前瞻高齡、誌在學老,大家一起來!


徵稿方式



1.來稿以1200-2000字為限,凡經刊登,每篇字酬以一字1.5元計,超過2000字稿費以3000元為限。
2.來稿不限時間,文稿經刊登將通知領取稿費(請勿一稿數投);社科院USR視編輯需要,對來稿有刪修權利。
3.投稿請填寫表單,並將文稿寄至pat.zhong@gm.ntpu.edu.tw ,聯繫社科院USR助理鍾佩芳(02-86741111分機67222)。 投稿連結:https://forms.gle/2tfV3HwM35FvhHcx5



34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